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偉大即在平凡中 (讀《壽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有感)

  《壽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這本小冊子,是一位身居台灣的老太太對其大半生以來,平實的生活記述,雖然在敘述的編組與次序上,略微欠缺專業的水準,但其所述的內容,卻有無比的震撼力,因為它的點點滴滴有血有淚,偉大的慈懷,在平凡生活的點滴中,表露無遗。茲列舉一般常人所不願也做不到的幾項點滴如下:

忘我救人,血染婚紗,身陷絕境,毫不後悔:(同體大悲)

  當禮車接她開赴未曾謀面的夫家去舉行婚禮的途中,她看到了前面車禍中,倒在血泊中受傷的小孩子,竟然不顧自己是一身白紗禮服正趕赴婚禮的準新娘,而直奔車禍現場,將滿身是血的小孩抱起回到車上來,吩咐司機,趕赴醫院,救了該幼童人一命。

  救了他人一命,卻將自己的命運陷入了絕地。典型傳統的夫家,對準新娘將大喜的婚紗禮服,染滿了血跡,自然認為大不吉祥,於是準備退婚,次日將其遣送回她娘家去,而其父此時已將聘禮拿去還債了,又如何能如數歸還男方?況且,自己雖沒完成婚禮,但在當時習俗上,已算嫁過了人,未來還有誰來要?一連串可能發生的災難,都會發生在她與與她的家庭上。後來,其現在的先生,挺身而出,解決了當時的困境。可謂「德不孤,必有鄰」。

  事後,這位作者女士在其書中,提到此段經歷,並敘述:「設若時光可以倒流,可以讓我重來,我也會一樣不顧自己,而全心全力以赴」。人溺己溺的「同體大悲」之心懷,表露無遺。

  一般人遇此情況,可能會大歎不吉,頂多也只會打電話召救護人員趕來救援,絕多不會把自己一生的幸福拋之而不顧的。

街頭流浪婦,奉如親身母,盡孝十四載,直至其壽終:(無緣大慈)

  有一天當作者走在路上,一位瘋瘋癲癲而滿身臭味的流浪老婦,一把抱住了她,直呼作者為其失散的女兒,看到這樣一個想女兒想瘋的老太太,同時也憶及她自己失散的親女兒,有何嘗不在刻刻苦思呢?而這位可憐的老太太,似已無法承受再度失去寶貝女兒的嚴重打擊,於是,她下定決心,繼續扮演這個寶貝女兒的角色,不再讓她再受到思毫的委屈,就當是自己的母親來奉養,令其能夠安享晚年。

  她為了這位老太太,另外在外租了一間小屋,並顧了一位歐巴桑來照顧她,而自己在感情上,也早已把這位老太太,當成了自己的親母,全心全意愛著她、照顧她。

  可惜,作者女士自己又因嚴重的宿疾貧血症復發,而瀕臨死亡邊緣,變成了植物人一般,在醫院躺了十一個月,待其好轉出院後,就失去了這位可憐的阿母的蹤影,在四處盡力察訪下,才終於找到了這位可憐的阿母,但阿母的病情更為惡化了,最後終於不治而往生,令作者女士傷痛欲絕,有如其親生女兒一般。

  為了替沒有醫藥保險而渾身是病的流浪老阿母治療,幾度令作者幾乎破產。這位流浪老婦與作者女士,素昧平生,毫不相識。一般人遇到此事,可能只會大呼倒楣,好心一些的,也可能只會盡量代其安排社會慈善機構來處理此事,也萬不會將其當成自己的母親一般來奉養。這不正是佛家所標榜的「無緣大慈」嗎?

  現下許多人即使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沒有做到如此的孝道,可歎也!可悲也!

智慧之觀察,慈悲的寬恕:(悲智並運)


  當作者女士剛成立其事務所時,有職員二十一人,個個勤力向上,品學兼優。一天會計小姐慌張地報告她,抽屜裡的公款被偷了,並請來鎖匠將已撬壞的鎖換上加強的新鎖,她聽了之後,卻令會計小姐,找人來拆除所有的鎖,公款的抽屜不再加鎖。她不僅不聲張,而且將失款默默補足,但公款連續失竊三天,但從此未再遺失分毫。

  她當時剛才開始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並不富有,為了墊入竊款,不僅向其娘家籌借,最後還將當初結婚記念飾物賣了,才能補足失款。

  一般人遇到此事,頂多不去計較一次,萬無連續被竊而不吭聲的,否則,則會姑息養奸,後患無窮了。這在世間法上,對一個十惡不赦的慣竊來說,一點也沒做錯。

  但是,這位慈悲的作者女士,卻有更深的觀察智慧,她相信自己的員工,個個都是品學兼優向上的好青年,有人之所以會做出此事,一定有急需金錢而又難言苦衷,她的出發點是要幫助這個人,決不忍心看到一個大好青年,因此而斷送了前途。這是一個智慧與慈悲的結合,不是一般人能有如此思考的。佛家常說「悲智並運」,這不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嗎?

  多年後,真相浮出,證明她不僅沒有姑息養奸,而且救了一位當時因被歹徒強暴後,又染上了性病而且又懷了孕青年女職員。後來,這位女職員得以這筆公款,解決其燃眉之急,因之沒有自殺,而且後來成就了輝煌的學業與美滿的家庭。這位作者女士,一念的智慧與慈悲,令結局卻有天壤之別。

結語:

  這本有血有淚的真人寫實,閱讀者無不感動得淚不自禁。如此慈悲的作者女士,不但賦予了許多身邊的人諸多的生機,卻也因之改變了自己與家人的命運,善心自有善報,世間法的因果律,絕無例外。

  菩薩慈悲,愈是艱困的地方,就愈有菩薩存在,菩薩精神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沒有自我地充分展現了「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的心懷。菩薩何處在?就在吾眼前,「菩薩」二字,這位可敬的女士,當之無愧。看到這位女士的一生的菩薩行徑,誠讓我們這些道學岸然的佛教徒們,感到慚愧萬分的了。

  菩薩來到世間普度眾生,是沒有一定的形態的,他們不一定都成為名氣非凡的大師級人物。各種宗教,各行各業,甚至於低下的動物群中或餓鬼道中,都會有他們的蹤跡,他們有特定的對象與特定的任務,是不拘形象的,正面與反面的形象都有可能,只是一般凡夫沒有智慧去察覺到罷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