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古今不同的種種宗教與哲學們,也都或明或暗的承認「因果」的存在,在東方的世界裡,如中國、印度等等地區,人們對「因果」更具有較深的認同,尤其,佛家的主要學理,即建立在「三世因果與六道輪迴」的理論基礎上。末學在此,以一己之淺見,對「因果」的道理,作一簡單的述說。
何謂「因果」?
什麼是「因果」?「因」、「果」是分開來但卻休戚相關的兩件事,簡而言之,「因」是一個起動的元素或作用,「果」則是由於這個「因」的作用而產生的結果或現象,而這個「果」又可能成為另一個後「果」的「因」,連續下去。因果的關係,往往相互錯綜複雜,環環相扣,連綿無絕,單一之因可能會釀成眾多之果,而諸多的因,也可能釀成單一之果,起心動念都在因果的範疇,變幻無窮,物質與精神可以互為交錯,而且次第不一,實無固定的法則可尋,其演變之複雜性,恐怕即使今日最快的世間電腦設備,也無以輕易地計算出來。
西方文明世界常說的「Cause and Effect」,對因果的道理也講得相當平易切題。
物質世界的「因果」
先談一下這個物質世界的「因果」,因為它比較顯而易見的,也容易被人接受。「因果」在吾人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在發生的,只是,一般人從未在意,也不會認為與「因果」有關。
譬如說,將一個皮球,用力打在地面上,皮球著地後,立即反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把皮球拍打下去是「因」,而皮球之反彈就是「果」,由於餘力未消,皮球會繼續其著落地與反彈的動作,直到力盡為止,由此也可看到一連串的因果反應。
我們在土壤裏,種了一棵黃瓜的種子,又經過了施肥、澆灌與日照等等之作用,歷經一段時日之後,瓜種由發芽開始,成長為一棵草本植物,然後開花結瓜,最後黃瓜成熟。在這裡,種子種下是「因」,為求這個「因」能得到預期的效果,於是又附加了其他連鎖的「因」,如施肥、澆水等等,這些為了最初的因(下種)而有的後續之因或連鎖反應(施肥、澆水等等),我們通常稱之為「緣」,最後瓜果成熟就是「果」。這段因果的例子,就不是那麼立竿見影般的顯而亦見了。
實際上,我們隨時隨地都在經驗著「因果」。當我們把手拍在桌面上,立即發出啪然一聲,手拍桌面是「因」,發出回響是「果」;當氣溫下降至冰點以下,地面的水就會逐漸結冰,天空如有足夠的水氣,也許會下雪,氣溫下降是「因」,而地面結冰與天空下雪就是「果」;吃了不衛生的食物為「因」,引起了腹瀉就是「果」;亂筏林木是「因」,土石流成災是「果」;空氣流動(因)即成風(果);一加一(因)等於二(果);「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詩句中,就是一個標準的因果顯現,「風吹」是「因」,「草低」是「果」,「草低」又形成了另一個「因」,因而促成了「見牛羊」的「果」;比比皆是「因」,處處都是「果」,無以枚舉。
隨時隨地任何一個作用的發起,就是一個「因」,而由於這個作用產生的反應,都是其「果」。仔細推敲下,我們不難發現,任何一個現象的發生,都有其原因存在,也就是「因果」關係,沒有事物能夠例外,一點也不玄妙。
精神世界的「因果」
物質世界的一切,有其「因」也有其「果」,精神世界又何嘗能夠例外!因為精神與物質,是休戚相關而無以分隔的。只是精神世界的「因果」,不是那麼地立竿見影而顯而易見,雖然往往不易察覺或證實,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我們通常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書到用時方恨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等等,都是在解說因果的道理,藉以勸人向善。
舉些較為顯而易見的例子。譬如說,用功讀書(因),就會有較好的成績(果);發了一頓大脾氣(因),引發了心臟病(果);處處與人斤斤計較(因),結果吃虧的還是自己(果);今天在外面做了件好事,回來心理感到很高興,做好事是「因」,感到高興就是初步的「果」,也許其後還有後續的果,只是我們一般人不易察覺到罷了。
然而,有的「因」在無形中成長了它的「果」,其發展的方向,也不易以常理來推斷,一般凡夫是不易察覺的。譬如說,一個人奮不顧身的救了別人的命(因),而之後的某一天,自己卻幸免了一場致命的車禍(果);或出錢幫助窮人治病(因),自己也因之得到了更為健康的身體(果)。這類因果的演變,就很推斷與證實了。而且,有些「因」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結「果」,往往會跨越人生現世的生命,甚至於若干劫數之後,才有果報,此等因果,一般人就更不得而知了。就等於種一棵蔬菜,其成熟的時間約一二個月左右,然栽植一棵蘋果樹,則須數年才能有較成熟的果實,雖然這是物質世界的一個因果之例,用之來解釋精神與行為的因果關係,時間所需,有長有短,其道理是一樣的。
不僅只有我們做出的行為的善惡有因果,我們的思想與起心動念亦落在因果之中,一個好的念頭、壞的念頭或無記的念頭,都有其相當的果報發展。
在這裡把物質與精神分開來講,只是方便易懂而已,事實上,物質與精神二者一體,互為因果,是無以區分的。
「三世因果」與「六道輪迴」
除了許多人類物理與化學知識範疇內所了解的「因果」事物,容易被人接受外,人生裡充滿了難以理解的事實,譬如說:有人天生長的美麗,而有的人卻生來難看,為什麼?有的人生來富貴,而有的人卻生來貧困,為什麼?有人能夠壽終正寢,而有人卻死於非命,為什麼?為什麼一次不幸的空難事件發生,全機乘客多已罹難,其中卻有某一位,無恙生還?有的人看了就心生歡喜,而有的人卻令人生厭,為什麼?。我們可以擬出無數串的「為什麼?」,不易看出其解答。有的可以說是後天環境培養出來的,有的卻是與生俱來的,那又如何來解釋?
有人說那是神或上帝所創造的,既然同是神或上帝所創造的,為什麼會有天壤之別的差異?上帝又是依據什麼而發出有差別的待遇?這些問題可以一直追究下去,層層無盡,無止無休。
佛家以「三世因果的」的道理來解說,即使以目前的科學眼光來看,這個理論基礎是比較合乎邏輯的,也能自圓其說,是比較能站得住腳的。「三世」是指「過去、現在與未來」,而「過去」包含了無始劫數以來,而「未來」也包含了以後的無盡歲月,因果的循環,在三世之中,一波接一波,連綿延伸,無休無止。如此,上述與生俱來的種種難答的疑問,都能得到合乎邏輯的解說了,這一世與生俱來的種種,皆由過去世所造的「因」所致,而今世所造的種種,也可能要到來世方能萌芽(果)。
了解了「三世因果」,就不難理解「六道輪迴」了,如果「因果」僅存在於人的一生,則許多事實將無以解釋了。譬如說,有的大善之人,一生行善無數,最後卻沒有得了善終,而一個大奸之人,行惡無數,卻能壽終正寢。諸如此類的現象,「因果」到那裡去了?,若沒有「六道輪迴」,就說不通的了。
有兩句話講得很好,即:「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明來世果,今生行者是」,因果與輪迴的道理,都在其中矣!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六道輪迴」是「三世因果」的表相,沒有「三世因果」就沒有「六道輪迴」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有人說他相信「因果」,卻不相信「輪迴」,豈不自相矛盾了嗎!
「因果」非「宿命」
「宿命」是命中注定的,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加以更改的了,該死的活不了,該活的也死不了,一切由命,絲毫沒有迴旋之餘地。
而「因果」卻有些不同,雖然,一個「因」發出之後,的確會將本身導向果報的方向發展,但只要還沒有到達果報現前的境地,我們都還有機會自「緣」上下手,也許還有挽救的機會,就如同在下種(因)之後,不去加以施肥與澆水(緣),植物(果)一樣長不出來。即使業力深重,非受果報不可,也有可能減輕其果報受傷害的程度,或另種一個善因,他日自有其善報,絕對不是束手無策的。
實際上,要解決因果的問題,必須要從「因」或「緣」上著手,才能見效。一旦果報現前,即使佛菩薩們,也是無能為力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為什麼?因為,凡夫不明因果的利害,隨時都在播撒惡因,而不自覺,當果報現前時,則悔之晚矣!故其畏果。而菩薩極其明白因果的道理,如果不慎誤生了絲毫的惡因,將來一定會有惡報,故而在因上,戰戰兢兢,如臨深履薄,不敢造次,故其畏因。
對付因果,佛家有兩句最佳的名言,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其意義非常簡單,人人都能懂,但卻非常不易做到。然而,我們不能因其難就不去做,一切必須盡心在我,問心無愧。另外,還有兩句話也可作為我們的座右銘,即:「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