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智慧
中國的老祖先們真的是很有智慧,他們所創造的中文字都是很有意義的。比如說「平」字,好像在一個十字架上一邊放一點,哪邊多放了一點,或是少放了一點,就會導致十字架歪斜,就不平了。這一邊一點的上面還加了個蓋子,也可以說這個「平」不僅只是講究外表看得見的平穩,也是代表內在看不到的平和。
「平」字的兩點也可以代表一陰一陽,陰陽均等就是「平」。水不平則流,社會不平則亂,身心不平則病,生態不平則災。
我們寫信最常用的祝福語是「平安」,「平」為先,先有「平」才有「安」。「平」是什麼?「平」包括了「平衡,平等,平均,平靜」等等。要求安樂,先要平衡。心若要求寧靜,心先要平和。社會若要穩定,前提是人們的權利、機會都要均等。若使人們生活無憂,居家安適,社會就會平穩了。
身心健康不離「平」
身心要健康,是離不開這個「平」字。身心平衡才能達到健康,身體的疾病,固然肇因於飲食起居或氣候變化上的疏忽與積累,但大多數卻都是源自於心理的變化而導致病灶的成形。心理上會起變化就是因為心不平,心理上的七情六欲,牽連影響著我們的五腑六臟。中醫有云:「多喜傷心,多怒傷肝,多思傷脾,多悲傷肺,多恐傷腎」。中醫講求的,是體內陰陽二氣相對的平衡,疾病也是因為體內陰陽二氣失去相對平衡而產生的,情志和相應的內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七情的太過與不及,都可能損陰傷陽,導致陰陽二氣失去平衡,而病及相關的內臟。
《素問•舉痛論》指出:「百病皆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唐代亦醫亦道的孫思邈真人,對人體致病原因主要歸結為「七氣」、「七傷」、「五勞」、「六絕」。他指出:「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喜氣、恚氣、憂氣、愁氣,此為之病皆生積聚。」現代中醫認為積聚大多是指腫瘤。因為人被七氣所傷之後,破壞了人體正常的氣化過程,導致我們氣機陰陽調節功能的紊亂,最終引起腫瘤發生。
人活著全憑的是一口氣,健康人體的氣,一定是流暢無阻的,一定是陰陽平衡和協調的。許多疾病都是氣不和所造成的,心平則氣和,心不平則氣不和,氣不和則氣機鬱結,氣機鬱結以後,就造成了各種疾病的發生。總之,由於情志不舒、氣鬱不伸,而致血滯、痰結、氣積、火鬱,乃導致臟腑不和,進而引起各種病變。
身心是相互影響的,身體健康的人,在精神上多是積極的、樂觀的、正面的。反觀身體不好的人,他們情緒多半不穩,容易動怒,思維也較內向、悲觀、多疑善嫉和負面。也可以說,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們的身體也大多健康,即使生了病,他們堅強的求生意志也會促使自己把身體鍛練好,這種人大多數都能戰勝疾病,迅速地恢復健康。如果心理的意志力先被擊垮了,悲觀地覺得自己沒希望了,那心理反應在身體的狀態上,也就很可能真的跟著垮了。身心、性命,雖說是陰陽一半一半,但還是心為君,身為臣,心為主,氣為賓。所以一個生病的人,在心理上一定要告訴自己,自己鍛練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戰勝病魔的,則康復機會就自然大得多了。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身心一定是平衡的,陰陽一定是平衡的。養身需要動,養心卻需要靜,動靜平衡方能健康。《清靜經》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心真能清靜,沒有雜念妄想了,一念清明,保持正念,宇宙的能量自然流歸到你這邊來。「靜坐對身體健康有幫助」在一般人的認知,是「靜」本身的功能,然而正統道家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那是宇宙物理的功能,你身心都靜下來以後,自然能夠感應到存乎於宇宙物理的氣,而產生交流共融的效用。因為道家認為人身就猶如一個小宇宙,在我們的身心俱寂之後,就能和自然界的大宇宙產生交流,大宇宙的能量就會自然地流到小宇宙來了。
中醫亦以「平」治病
對中醫末學是完全外行,但從自己對中醫粗淺的接觸和了解,中醫之所以殊勝之處在於把人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著重於個體化的治療方式。中醫的治療方案,就像是為病家個人量身製造的。每個人的體質皆不盡相同,有的人體質偏陰,有的偏陽,有的偏寒,有的偏熱。一位好的中醫,在為病人治療時,一定會把病人的體質、年齡、性別、職業,都一并考慮進去,以達到「致中和」的目的。這「致中和」就是「平」衡病家的陰陽、表裡、虛實、寒熱。
在用藥時,也要能深入了解藥性和各藥材之間的五行相生相剋之理,而這調整五行生剋的目的,就在於達成藥性的「平」衡,與中和病家的病。
而在人體裡,能幫助我們達到各內臟陰陽平衡的就是我們的元炁,人體的元炁就猶如電腦的電壓。如果一臺電腦的電壓,低于正常運轉所需的值,即使各部零件都是正常的,這臺電腦仍然不能正常地運作。同樣的,人的元炁不夠了,不足以推動各部的器官正常運作,人就會生病了。很有可能這位病患真正的問題,並不是那個器官的本身,只是沒有足夠的「元炁」能量,去推動這個器官做正常的運轉罷了。就如同電腦的電壓不夠,如不解決電壓的問題,即使換了所有的零件,還是無法讓它正常運轉的。所以健康的根本,在於我們自身要知道,如何去培養和鍛練我們自己的元炁,使它充沛平衡,綿綿不絕,這才是治本之道。
眾生世界能「平」乎?
今天世界各國,都在高喊人權、求平等。在很多的國家裡,種族依然不平等,貧富依然不平等,權利依然不平等。要想真正達到種族平等,除非只有一個種族,大家分不清你是白種人、黑種人、還是黃種人。但即使只有一個種族了,還是難以平等,因為還有愚智之分,貧富之分,貴賤之分,美醜之分,男女之分。人類的分別心是永遠存在的。
要想貧富均等,只有大家領取一樣的薪資,住一樣的房子,開一樣的車子,吃一樣的食物,但要做不一樣的事情,負不一樣的責任,這是平頭式的假平等。好多國家實行了幾十年,結果證明也是行不通的。歷來的種種制度,沒有一個是完美無缺的。眾生世界能有真平等嗎?實在令人懷疑。
心「平」則萬事寧
在萬有世界裡,是很難由人為來製造平等的,但在心的世界裡,還是有可能的。想像我們的心量一直擴大,一直擴大,擴大到無量無邊,大到如《楞嚴經》所言,整個物理世界的宇宙虛空在我們的自性虛空中只像是虛空中的一片雲彩,這時我們的心量大到和佛、菩薩的心量同等,大到和上帝的心量一樣,大到和阿拉的心量無二無別。當我們的心和佛、上帝、阿拉同等時,我們還會去分別誰是佛教徒,誰是基督徒,誰是回教徒,誰是道教徒嗎?這時就達到實相上的平等了,因為心平教就平。
我們如果把大海拿來比喻成我們的自性,我們出生到這個世界來,猶如海面上冒出的一顆小水泡,當我們一口氣上不來時,我們又回歸到這個大海了。每個眾生的自性本體都是一樣的,唯因眾生業力的不同,所以展現出來的現象或外表都不一樣。有的聰明靈巧,有的愚痴笨拙。有的仁慈寬厚,有的凶狠狡詐。有的慷慨好施,有的慳吝難捨。有的美麗莊嚴,有的醜陋庸俗。有的富裕通達,有的窮困潦倒。有的健康少災,有的體弱多病。在「相」上雖然各個不同,但在「體」上我們眾生都是平等的。我們也都可以經由「心」的修煉,並種下各種的善因功德,來認知我們的真心、本體,並提升我們的「相」,藉以互助互容,而達到相當的實質之「平」。
當一個個的浪頭打在岩石上,激起千堆的浪花時,誰又會去介意自己這朵浪花,會比其他的浪花更美麗些嗎?又或者妒忌哪個浪頭跑在自己的前面嗎?所有的浪花、水滴展現出來的「相」,雖然都不盡相同,但不都是大海的變現,最終又回歸于大海嗎?水滴、浪花、浪頭、大海本來都是水,都是一家人,予以區分,又有何意義呢?
佛法之持「平」觀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具有排他性的,認為只有自己是正的,是真的,是唯一的。然而真正的佛法是不排他的,亦無「他」可排;佛法的中心是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不只是六道眾生平等,在本體上,心、佛、眾生是等無差別的。於《維摩詰經》中,更有正道、邪道都是道的闡述。一個真正得道的人,真正了解佛法的人,不會起心執著于正道或邪道,因為他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平等平等的,即使這個人走歪了路,對他還是要有慈悲心的,希望他早日走回到正道上來。能離開正邪的觀念,能包容一切,才能進入佛法的核心。
由大乘佛法形而上的道體來看,生與死是不二的,出世和入世是不二,污垢與乾淨是不二,善與不善是不二,色與空是不二。在佛法上所謂的不二就是平等,但必須要證到實相境界的大修行人,才能真正了解這「不二法門」。然而,一旦由本體起用,就有陰陽、就有善惡、就要落入因果了。
對我們一般的凡夫俗子來講,只有儘量學習去放大我們的心量,去包容一切和我們有不同信仰,不同種族,不同年齡,不同工作和生活環境的人們。以期強扶持弱,智輔佐愚,富濟助貧,上提攜下。如此,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和平、更和諧、更溫馨可愛些。
最後要借用一位道家真人的詩,來結束末學的胡言夢語。
「著意尋真真轉遠,癡心斷妄妄猶多,道人一種平懷處,月在青山水在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