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1997年4月22日恭呈 南師之學佛報告



(在整理過去的書函中,又發現一篇早期恭呈 南師的學佛報告,現奉獻給大家,做為參考。見笑了!

南老師:

  我還是回歸以往對 老師的稱呼,可能比較親切些, 老師從不以師自居,那是「無相」、「無住」的表帥,而我只有在 老師面前才敢自稱弟子,對外何敢以弟子自居?無學無術,唯恐有辱師門。既然 老師不拘俗禮,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只要心敬如一無減,相信 老師也不會見怪了。

  學生認為,佛法長存於世,並非依教而生,沒有佛教一樣有佛法,佛教至今也不過兩千多年,而佛法卻是無始劫來,宇宙間不變的定律,佛陀所傳下來的修行法門,以及種種宗教之儀禮,多是輔助的後人修行的有為與方便,「有為」須極至「無為」,返璞歸真,還我本來面目,方為學佛之正確指南。世間及宗教的禮俗,或有助於佛法之修行,然過於執著,把工具當成了目的,把舟筏當成了彼岸,反而會偏離了正法之精義。佛法是活的,不是死板的,時代不斷地變遷,佛法的應用也須順應變化。當年百丈、馬祖不顧反對的聲浪,創立了叢林制度,後世之佛教徒因而受惠良多,即為顯例。(師批:你說對了。)

  就以現下佛教的市社會來說,一般認為,出家僧眾代表三寶中的僧寶,在家佛教徒須以頂禮相待,否則即是傲慢,不合禮教。當然頂禮之舉,自古相襲,未曾或變,是一個修行人去除我執的一種良方,學佛者是應該頂禮三寶的,是發自內而形之外的誠敬,因為沒有佛、法、僧的導引,後世學佛者就失去了依憑,就會艱辛得多。其實,佛也不需你拜他,佛是要你也成佛,吾人禮佛是為了感恩,為了去除「我執」,一拜禮敬天下佛,也禮敬天下的眾生,心、佛、眾生,本無區分,歸根究底,禮的還是自己,自己的佛性(法身佛)。堅持不肯禮敬三寶、師長者,固屬執著,但反過來說,堅持別人必須向自己行頂禮方足為敬者,又何嘗不是一種執著呢?(師批:你說對了。)


  在古代,世俗間之禮儀,多以行跪拜禮以示尊敬,一般人對君王、祖先、父母、師長,均以跪拜禮相待,這是當時的習俗,因之對出家僧侶行頂禮,是順理成章而無足為奇的了。然而今日的文明社會裏,人與人之相處,已不復流行頂禮相向了,即使面對總統將相,鞠個躬、握個手,禮敬已足。而佛教界的禮儀,卻自古甚少變化,佛法講的是「眾生平等」,然於佛教界內,卻有出家、在家的類似的階級劃分,出家眾又分比丘、比丘尼,而在家人中,男、女亦有別,層層的階級劃分,在家人要向出家人頂禮,比丘尼須向比丘頂禮等等,在「眾生平等」的前題下,此類禮俗就很難自圓其說了,尤其在西方社會裡,執著於此等宗教儀禮,可能將會成了宏揚佛法之絆腳石,會令許多初學者,裹足不前的了。禮敬三寶、善知,在於一心,只要心誠不減,儀式倒是並不重要的了。(師批:還須斟酌。)


  學生在此大膽妄言,實在罪過,只是心中有疑,不吐不快,尚祈 老師見諒賜正為盼!

  另外,學生有個知見上的疑問,懇請 老師開示。即「準提法」是一門古法,亙古相傳,遠在佛陀出世前即已有之,那又是誰傳給佛陀的呢?(師批:是佛傳佛,是心傳心。)


  拉雜寫了一堆,又要有煩 老師為學生我清垃圾了。

             敬祝
道安!

               學生 胡松年 拜上
               1997422

1997428日下午
南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