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朱穗生參學心得報告(2012年03月1日)

(這是我們2011年3月1日呈報  懷師的參學報告之一,也是  懷師有批示的最後幾篇報告,現發表於此,與君分享。──胡松年謹註)


去年(2011)十月赴廟港,承蒙 老師傳授了我們大手印」無上大法,但學生目前修行還是以準提法為主,而將「大手印的心法融入修法中。

每次修完準提法升起次第之後,散開準提手印,雙手結上三昧定印,進入「圓滿次第」,這時心境一片清靈,沒有雜念妄想,呼吸暫時止住。念頭一動,呼吸又再開始。學生基本上是看著自己的出入息,出氣時清清楚楚,入氣時清清楚楚,息長時清清楚楚,息短時也清清楚楚。呈息相時,有時是停在出氣,有時是停在入氣,總之,不去控制自己的出入息該停在呼,還是停在吸氣上,一切聽順自然,呼吸停止時就看著那個清靈的境界。

有時呼吸停止可能過久了,而產生了憋氣的感覺,也可能自己在無意中控制了自己的呼吸,或是壓抑了自己的念頭而不自覺。於是,需要調整一下呼吸,再回來看著自己呼吸的出入,或看著自己的念頭,一切就恢復正常了。心息是相依的,會有憋氣的感覺,是自己在心不整的工夫上,體會得還不夠深切

在呼氣時,可以感覺呼氣到腳底,雖然呼吸很細微,但腳底能跟著自己的呼氣而有所感應,有時感應強些,有時感應弱些,有時頭頂百會穴的位置也會跟著一起感應著。這些都只是色身上氣脈的變化,還是在受陰的境界裡,都是生滅法,不須要去執著。

雖然說是觀自己的出入息,然當觀到呼吸停止,進入三際托空之時,這時也沒有呼吸可觀,只是看著自己的念頭。然在三際托空之時,似乎也沒有個念頭可觀,只是守著這一念清明。這時念頭的生滅,心中看得特別清楚。

雖說是修行不要執著於色身、氣脈,然而修行又離不開色身、氣脈。學生的經驗是,神清足時,唸咒打坐就容易專一清;神疲弱時,散亂昏沉就容易隨伴而來。但有時晚睡,靜坐一下,精神又來了,又可以多坐一下了,但有時也因此而睡不著。色身的健康是修行學道的基礎,而清豁達的心境又是健康色身的基本條件。身、心的健康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

也不知道是否我們的真心太小了,小到用最高度的電子顯微鏡也見不到他。還是我們的真心太大了,大到用我們的妄心去想像,也無想像出物理的虛空世界在真心中僅只是像片雲點在太清裡。還是我們根本就在真心中,真心與我們本來就是無二無別的,就猶如水中之鹽味,色裡之膠清。哪裡是我們的真心,哪裡又不是我們的真心呢?然而我們想要了悟自己的真心為甚就這難呢?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中開頭就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就是告訴我們大徹大悟並不難,只要我們不要用心去分別善惡、好壞、美醜、垢淨,讓我們的心一直在個分別對立的二元世界裡,是難以見到道的。因為道是心之體,我們自己就是道的一部份,我們就在道裡面,道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而我們向心外去尋道,用心去覓心,波中尋水,將妄想心、分別心執為真實,就走錯了方向了。若不去執著分別,則全波是水,全用是體,萬法皆如。

      我們人就是活在憎愛裡,喜歡好的、美的、乾淨的。不喜歡壞的、醜的、污穢的。就是修道也不例外,生死、妄念、煩惱、輪迴是修道人所的,解脫、入定、清靜、悟道是修道人所的。若有憎愛取捨,我們就會被憎愛取捨所束縛,而不能明白大道了。

所以說:只要能培養我們沒有憎愛分別的心,漸漸就能於不二之門,則一切現成,就像門打開了,一切都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信心銘》又說: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如果我們想要見到自己的真心,對一切的事情,就不要存有順、逆的想法。因為一有順逆的想法,心就會起分別執著,就會起憎愛了。就像是對去分別,去執著,認為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這種心態是不正確的。因為是因而設立的,心生所以法生,心滅所以法滅,法的本身並沒有高下之分的。

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只在那裡打坐、念咒求個清淨,那是徒勞無功的。因為無論是清淨還是散亂,都只是一種境界,還是在生滅中。我們的真心本來是不生不滅的,本來就是清淨的。真心就像是太虛一樣,本來就是圓滿無缺的。悟了道以後此也不會增加,對未悟道的凡夫來講,此也不會有所缺少。
 
      《信心銘》除了告訴我們認識真心外,還教導我們如何去修。莫逐有緣,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二見不住,慎勿追尋。纔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這些句子都一再的告訴我們,不要隨順我們的六根向心外去尋道,不要向心外去找自己的本性。只要能夠時時反觀自照,日久功深,就會見到自己的本性的。

      圓覺經中有句話非常好,知幻即離,不做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知道妄念起時,妄念已經自己走掉了,不必再用個特別的方法去除它。離開了妄念幻想,知道現在清淨了,這一『知』就是我們的如來覺性。因為這個『知』不隨著妄念的生滅而生滅。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在平時起居生活中,讓自己的心盡量保持清靜。妄念起時,知道就好了,不需要去消除它。工作時,在妄想境界裡,也不要再去起分別心去分辨妄心的好壞。這個沒有動過。

      我們修行的重點是長養我們的覺性,我們的覺性像隻小貓,妄念就像一大群的小老鼠,吵鬧得小貓不知如何是好。小老鼠正好是小貓的食物,每天吃著小老鼠的小貓漸漸長大了,哪兒小老鼠一探頭,貓一瞄它,它就跑了。貓兒長得更大了以後,瞄都不用瞄,趴在那兒,老鼠一有動靜,就能感應到了。最後,貓兒睡貓兒的覺,小老鼠睡小老鼠的覺。

最後《信心銘》以: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為結語。

信為道源功德母,信甚呢?信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但真正信心的建立,要證到理事不二,事事無礙,才能圓滿無礙。這時候才會完全相信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佛是心,離心非佛,離佛非心。完全證知了一切現象的虛妄,其體則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依此而產生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

    報告至此,恭請賜正。

南師批示:聽知。完全正確,為之助喜。直信不疑,必達彼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