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三無漏學,也就是完美無缺的學問。現在只說“定”吧!“定”就是“戒”與“慧”的中心,也就是全部佛法修證實驗的基礎。換句話說,凡是要修學證明佛法的人,都要先從“定”開始。
有了“定”,才能夠真正達到莊嚴的“戒”體,然後才能啟發“慧”而達到通明的境界。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依“定”力為基礎,才能夠達到菩提果海。任何宗派的修法,都離不開定,由此可見修定是多麼的重要。
不過,所謂的定並不是專指跏趺坐(俗稱打坐)而言,在佛學中,把人的日常生活,統歸為四種不同的姿態,就是行、住、坐、臥,稱為四威儀。在四威儀中,“坐”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姿勢而已。要修定的話,不但坐時要定,在另外行、住、臥三種姿態,也要能夠定才行。不過,在修定開始的階段,以坐的姿態入門,是比較容易罷了。
坐的姿勢有很多種,只談在修定的方法中就有七十二種之多,而依照諸佛所說,在所有的打坐姿勢中,以跏趺坐為最好的修定坐姿。
用跏趺坐的姿勢修得定力以後,應該注意在另外行、住、臥三威儀中,繼續鍛煉保持已得的定境,進一步更要達到在處理一切事務及言談時,都不失掉定的境界,才真正算是定力堅固。
用堅固的定力去證取菩提,就好像攀枝取果一樣,相當方便,得心應手;然而,如果見地不正確或不透澈的話,修行很容易走入歧途。
現在將修法的重點和概念,簡要敍述於後,如果要探求進一步的奧秘,還需要修習所有經典,尤其是禪觀等經典,如天臺止觀、密宗法要等學,都要詳細瞭解貫通才行,現在先談坐的方法:
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
一、雙足跏趺(俗稱雙盤),如果不能跏趺坐,就採用金剛坐(右腳放在左腿上),或者採用如意坐(左腳放在右腿上)。
二、兩手結三昧印(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住)。
三、背脊自然直立,像一串銅錢(身體不健康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聽其自然,練習日久後,就會不知不覺自然地直立了)。
四、兩肩保持平穩(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壓力)。
五、頭正顎收(後腦略向後收,下顎向內收,輕輕靠住頸部左右兩大動脈)。
六、舌抵上顎(舌尖輕輕抵住上門牙根唾腺中點)。
七、兩眼半斂(即兩眼半開半閉,如開眼容易定就開眼,但不可全開,要帶收斂的意味,如閉眼容易定的話,可以閉眼,但不可昏睡)。
注意事項
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二、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在打坐時風寒侵入身體,沒有藥物可以醫治,這一點須特別小心注意。
三、最初修習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
四、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
五、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習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
六、下座時,用兩手揉搓面部及兩腳,使氣血活動,然後再離座,並且應當作適度的運動。
七、坐時要面帶微笑,使面部的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鬆了。千萬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峻冷,內心就會僵硬緊張起來。
八、最初習坐時,應該採取每次時間少,但次數加多的方式。如果勉強久坐下去,則會心生厭煩,不如每次時間短一日多坐幾次才好。
在開始修習禪坐時,應該特別注意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養成習慣,就無法改正了。而且對心理和生理都有影響,並且容易成病。七支坐法的規定,有很深的涵義,非常符合生理及心理的自然法則,應該切實遵守。
人的生命要依賴精神的充沛,所以要培養精神,才能達到健康的生命。培養精神的方法,首先要使心中常常沒有妄念,身體安寧;心中一空,生理機能才會生生不絕。能夠不絕的生,另一方面再減少消耗,自然會達到精神充沛超過平時的狀態。
人的精神是隨著氣血的衰旺,而呈現充沛或虧損的現象。如果思慮過度疲勞,氣血就呈虧損衰弱的現象。所以安身可以立命,絕慮棄欲可以養神,也就是說,身體保持安定狀態,生命就有了根,丟掉了思慮。摒棄了欲望,精神就得到了培養。
古代醫學認為人的生機是藉著氣化而充實的,氣的運行是循著脈的路線,這裏所說的脈,並不是血管或神經,而是體內氣機運行的一個有規則的線路。這個氣脈理論是相當微妙的,一般人不太容易瞭解。
《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奇經八脈,是從古代道家的說法脫胎出來的。道家認為:人體中“任”“督”“沖”三脈,對於養生修仙是最重要的。西藏密宗的觀念,認為人體中的三脈四輪,也是即身成佛的關鍵。
在密宗法本中有一部《甚深內義根本頌》,在這本頌中所討論的氣脈學說,比較《內經》及《黃庭經》等書,各有獨到的地方。
藏密和道家,雖然都主張修三脈,不過道家是以前後位置的任督二脈為主,藏密則以左右二脈為主。修法雖然不同,但兩家都是以中脈(沖脈)為樞紐關鍵的。
至於禪宗坐禪的姿勢,採取毗盧遮那七支坐法,雖然沒有明白說出來注重氣脈,可是,坐禪的功效,實際上已經包含氣脈問題了。
兩足跏趺坐不但可以使氣不浮,並且可以使氣沉丹田,氣息安寧。這樣心才能靜下來,氣也不會亂沖亂跑,而漸漸循著各氣脈流動,反歸中脈。等到氣脈可以回歸流於中脈,達到脈解心開時,才可以妄念不生,身心兩忘。這時才能進入大定的境界。如果說一個人的氣脈還沒有安寧靜止下來,而說能夠入定,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普通人的身體在健康正常時,心中感覺愉快,腦中的思慮也就較少,在生病的時候就剛好相反,又如修定的人,在最初得到定境,開始見到心空時,一定會感到身體輕鬆愉快,那種神清氣爽的味道,真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可見心理和生理兩種是互相影響的,是一體兩面的。
人體中的神經脈絡,是由中樞神經向左右兩方發展分佈,而且是相反交叉的,所以,在打坐時,兩手大拇指輕輕抵住,成一圓相,身體內左右兩邊氣血,就有交流的作用了。
人體內的腑臟器官,都是掛附於脊椎的,如果在打坐時,背脊彎曲不正,五臟不能保持自然舒暢,就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豎直脊樑,使腑臟的氣脈舒泰。如果肋骨壓垂,也會影響肺部收縮.所以要保持肩平和胸部舒展,使肺活量可以充分自由擴張。
我們的後腦是思慮記憶的機樞,頸部兩邊是動脈的路線,由於動脈的活動,能運輸血液到腦部,增加腦神經活動。在打坐時,後腦稍後收,下顎略壓兩邊的動脈,使氣血的運行暖和,可以減少思慮,容易定靜下來。
兩齒根唾腺間,產生津液,可以幫助腸胃的消化,所以要用舌去接唾腺,以順其自然。
心和眼是起心動念的關鍵,一個人看見色就會心動(聽到聲音也會心思散亂起來),這是先經過眼睛的機能而生的影響。如果心亂的話,眼睛會轉動不停,一個人如驕傲而又心思散亂的話,他的兩眼常向上視;一個陰沉多思想的人,兩眼常向下看,邪惡陰險的人,則常向左右兩側斜視,在打坐的時候,採取兩眼斂視半閉的狀態,可以使散亂的心思凝止。
打坐時鬆解衣物的束縛,可以使身體安適;常常面帶笑容,可使精神愉快,這些條件對於打坐修定是很重要的。
所以,禪坐的姿勢,對於氣脈很有關係,雖然禪坐沒有專門講究調和氣脈,但是,這個調和氣脈的問題,已經包含在內了。如果專門注意修氣脈的話,很容易發生“身見”,更會增強一個人的我執,這個我執和身見,就是證得正覺的大障礙。
靜坐的姿勢,十分重要,如不把姿勢調整好的話,弄得曲背彎腰,常久下去,一定會生病。許多練習靜坐的人,有的得了氣壅病,有的吐血,使身體害了禪病,說起來都是因為打坐姿勢不正確引起的,所以修習靜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勢才是。
如果依照正確的方法和姿勢修習,身體本能活動發生作用,身體內的氣機自然流行,機能也自然活潑起來,就會有大樂的感受,這是心身動靜交互磨擦激蕩而產生的現象。
對於這種現象,一概不可以認真或執著,因為現象就是現象,不久會消失而成為過去,如果對現象執著的話,就進入了魔境,就是向外馳求了。
如果修定方法正確的活,自己的心身必會得到利益。譬如說頭腦清醒、耳聰目明、呼吸深沉可入丹田、四肢柔暢,連粗茶淡飯也會和山珍海味一樣的好吃;如果原來有病的人,也會不藥而愈,精力也覺充沛。修定到了這一步,應該注意減少消耗,如果犯行淫欲,就會造成氣脈閉塞,心身都會得病了。
初修禪定入門方法
開始修習定慧之學,最重要的是決心和願力。在佛學上稱為發心。其次重要的就是修所有的福德資糧,大意就是隨時隨地的行善,以善行的善報,才能做為修行的基本條件。有了願力和決心,再有了修行所需的條件和環境,才能夠入道,才能談成功。
顯教和密宗的修法,都是以四無量心為重,如果一個修學的人沒有具備大願力和大善行,結果一定會誤入歧途的,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功是以願力和資糧為基礎的。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要成功,必須藉有用的工具。修定學禪也是一樣需要工具,而修定的工具不必向外找,我們的六根,正是很好的入門工具。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隨時都在虛妄中隨波逐流,迷失真性。《楞嚴經》中,稱六根為六賊,“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根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現在修行人要依禪定的力量,而返還性真,正好藉用六根作為工具。
如何籍用六根作為工具呢?就是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中,任意選取一種,把心緣繫於選定的這一根,漸漸練習純熟,就可以達到“初止境”。
但是,每一根塵都可以產生許多不同的差別法門,分析起來是很複雜的。佛說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吾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每人的性格、習慣和喜愛都不相同,就是說根器各不相同,所以一定要選擇能適合自己的法門,才能籍依這個法門去修習。下面列舉通常習知的幾種方法,作為修定入門的參考。如要深入瞭解,應該研習那些顯密經論才對(在《楞嚴經》中有二十五位菩薩圓通法門,已包括了大多數的方法)。
眼色法門可分為下列二類:
一、繫緣於物--就是眼睛對著一個物體來修定。這個方法是在眼睛視線範圍內,平放一物,或是佛像或其他物件,以能稍發一點亮光者為佳,在練習靜坐時,視力輕鬆地似乎在注視著這件物體。
至於光色的選擇,也要配合適合個人的心理和生理,例如神經過敏或腦充血的人,應該用綠色的光,神經衰弱的人,應該用紅色的光,個性急燥的人,應該用青色柔和的光體,這些都要看實際和情況來決定,不是死板固定的,不過,當選擇好一種以後,最好不要再變更,常常變更反而變成一件累贅的事了。
二、繫緣于光明--這個方法是眼睛對著光明,開始練習打坐時,視線之內放置一個小燈光(限用青油燈)或者香燭的光,或者日月星辰的光等(催眠術家用水晶球光),把光對著視線,但稍微偏一點較好,另外也可以觀虛空;觀空中自然的光色,或觀鏡子,或觀水火等物的光色等,統統都是屬於這個方法的範圍。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對著鏡子看自己的方法,容易造成神經分裂的離魂症,不可輕易嘗試。
像這些方法,佛道及外道都同樣的採用。在佛法的立場上來說,修學的人首先要瞭解一點,就是說這些方法只是方法種種,都只是為了使初學的人容易入門而已,如果執著方法,把方法當作真實,就落入魔境外道了。因為自己的心如果不能定止於一緣,反而去忙於方法,就會變成混亂,心念混亂自然就不能達到“止”的境界。
在修定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種種不同的境象,譬如在光色的境界中,最容易生起幻象,或發生“眼神通”現象。如果沒有明師指導,非常危險,馬上會誤入魔道。
上根利器的人,若有若無,不即不離地在色塵境中,也有豁然開悟的,這並不是一般常情所能推測的,如釋迦看見天上明星而悟道。此外,也有忽的看見一物,就洞見本性的例子。
在禪宗古德中,靈雲禪師就是見桃花而悟道的,是非常奇特的例子,他在悟道後的偈子說:“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技,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後來也有人追隨他的舊路,也有偈子道:“靈雲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著花,叵耐釣魚船上客,卻未平地[手鹿]魚蝦。”如果真能做到這一步,自然不會受那些小方法所限制了。
耳聲法門又可分內外兩種:
一、內耳聲法門-一這個方法是在自己體內自作聲音,如念佛、念咒、念經等等。念的方法又分為三種,即大聲念、微聲念(經稱金剛念),及心聲念(經稱瑜伽念)。在念的時候,用耳根返聞念的聲音。就是說一邊念一邊自己向內聽這個聲音。最初聽到的是聲聲念念,是許多接連斷續的念佛或念咒的聲音,漸漸地收攝縮小,而達到專心一念一聲,最後終歸使心念靜止。
二、外耳聲法門--這個方法是以外面的聲音為對象,任何聲音都可以。但最好是流水聲、瀑布聲、風吹鈴鐸聲、梵唱聲等。用聽外界聲音的方法,最容易得定。在《楞嚴經》中,二十五位菩薩的圓通法門,以觀音的法門最好,觀音法門就是以音聲法門入道的。故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當最初心意能夠專一在聲音的時候,能夠不昏沉,不散亂,就是說能夠輕鬆自然地保持這種專一的境界,就是得到了“定”,再經常地這樣修習下去,有一天忽然入於寂境,一切的聲音都聽不到了,這是靜極的境象,定相出現了,佛經上稱這個靜象當“靜結”。
在“靜結”出現時,不要貪著這個境界,並且應該瞭解,動是現象,“靜結”也是靜的現象,要超出動靜二相,不住不離於動相和靜相。而且要證知了中道,了然不生的中道,這時,就由定而進入“觀慧”的領域了。
慧觀聞性,不是屬於動靜的,與動靜無關,那是不間斷也不連續的,體自無生,是無生無滅的本體。不過,這仍然屬於漸修的階梯範圍。禪宗的古德們,很多人並不經過這些漸次的階梯,而一句話就成功了,在聽到聲音的那一刹那間,言下頓悟,得到了解脫,所以,禪門入道的人,都認為觀世音的聞聲法門了不起。
例如在百丈禪師的門下,有一個僧人聽到鐘聲而開悟,百丈當時就說:“俊哉,此乃觀音入道之門也。”其他還有香嚴擊打竹子而見性,圓悟勤聽見雞飛的聲音而悟道,再有圓悟所說的“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又如提到唐人的豔詩:“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等,這些都是屬於言下證入,真是偉大,美不勝收。
修習耳根圓通的人很多,但是,至死不能瞭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人更是不少。
離開了外境的音聲,與外境音聲毫不相干,自然能寂然入定,但是這個定相仍然是靜境,是動靜二相中的靜相而已。自己的心身本來就是在動靜二相之中。這一點如果不能認識清楚,而把得定的靜相當作了本體自性,那就是外道的見解。相反地,如果能超過這個階段,就可以算是入門了。
鼻息法門--這個方法,就是藉呼吸之氣而修習得定,呼吸能夠漸漸細勻而靜止,就是息。凡是修氣脈的,練各種氣功的,以及數息隨息等方法的,都屬於鼻息法門。天臺宗和藏密兩派,最注重鼻息法門。
這個法門的最高法則,就是心息相依,凡是思慮太多的人,心思散亂的人,用這個法門,依息而制心,比較容易收效。等到得定後,如果再細微的體察一下,就會發現心息本來是相依為命的。
一個人的思慮,是隨著氣息而生的,氣息的作用,就是以念慮表現出來。當氣定念寂的時候,就泊然大靜了,不過,思慮氣息及泊然大靜,都是本性功能的作用,並不是道體。
道家認為,先天一氣(氣或作炁)。是散而為氣,聚而成形的,一般的外道,把氣當作是性命的根本,這是非常錯誤的。如果認某一物而迷失自己的心,不能了解體性為用的道理,這也是外道與正法內學分歧的地方。
如果能夠先悟到了自性,修習工夫漸漸深入達到了心息相依自在的境界,體驗了心物一元,才知道一切的法門,不過都是為修學的方便而已。
身觸法門--這個法門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身觸法門,包括了所有的六根法門,因為這些方法,都是依身根而修的。再說,如果沒有我們這個身體,六根又依附什麼呢?所以,諸法都是依身根而修的。
狹義的身觸法門,就是注意力專門集中身體上的一點,如兩眉中間、頭頂上、臍下、足心、尾閭、會陰等處。在打坐修習時,或用觀想的方法,或用守氣息的方法,或者修氣脈等,專注於一點,都是屬於這個法門。
身觸法門的修法,使修習人容易得到身體上的反應,如某種感受、觸覺、涼暖、和軟、光滑、細澀等等,有時更會有多種的反應和感受。所以這個法門使人常常會執著於現象,而以氣脈的現象,來決定道力的深淺,最後反而陷入了著相的境界。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密宗和道家的修法,最容易使人陷入著相的毛病,這也就是法執是最難甩脫掉的。
紐約地區「準提法」共修,會以此平台發佈相關之訊息。也同時會發表有關佛法與修持的文章,大多是末學與朱穗生師兄以往的學佛心得報告,以及部份 南師的簡介與其開示記錄,願與十方學佛者分享,並歡迎不吝賜教! 謝謝!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師緣千里恩無盡 菩提道前現明燈
矇矓早年,清苦歲月
八年抗戰勝利的那一年,出生在當年大後方雲南昆明的我,兩歲多就隨當時任職空軍的家父,輾轉奔波來到台灣,由於年齡幼小,對過去大陸生活點滴的記憶,幾乎完全空白,只是聽父母偶爾提及一些片段。自己成長過程的記憶,可以說完全從台灣開始。
幼年是在台灣狹小居處的空軍眷村,開始成長的,清苦之中,雖有抱怨,但回想起來,卻也別有樂趣。幼年無知,矇矓度日,又何能體會到,父母親當時的辛勞與無奈!
新時代教育,宗教多迷信
自小學到大學,由於受到「五四」運動的教育風潮,在學校所學到的,把宗教信仰多歸類於「迷信」或「精神寄託」的依賴而已,從未深入探討過。
自小也前去不少的廟宇遊覽,看到善男信女們,對著泥塑木雕的偶像膜拜並許願等等,都認為他們是無知與迷信,尤其聽到有人得病,不去就醫,只是到廟裡去求點香灰,服下治病,實在迷信得難以置信。
那時自己只知道,宗教的目的,主要都是在勸人為善,至於其形而上精神面的原理,從來沒有任何的探討與研究過,總之,統統均歸之於「迷信」的範疇。
赴美留學後,結緣耶教門
大學畢業,在台灣做了兩年事後,終於下定決心,赴美留學,於是開啟了異域的生涯。接著就是當時一般留學生的生活步驟,取得學位、結婚、就業、生子…等等,一連串的在不知不覺中,又是數十載從指縫中溜去,人生就是這麼短促而無奈。
過去在台二十多年的成長歲月中,雖沒什麼宗教信仰,但對人生周遭發生的諸多事情,無法解釋,對生死之大事,更談不上掌控了,同時也感到,一個人的力量是如此地微小,面對種種命運的安排,多是一片無奈與無助。由於妻是受洗的基督徒,於是,我就很自然地走進了基督教堂,隨後也受了洗,一切歸向了基督。
耶教門中善人多,教義卻有狹隘處
其後數年,幾乎每週日都會攜妻、女去基督教堂,聽福音並社交,不亦樂乎。同時發現,教會中善心人士良多,互助關懷的氣氛濃厚。這大概也是西方社會中,慈善事業如此發達的主要因素之一吧!
但心中對其教義,卻不無懷疑之處。譬如說,世人既然都是上帝創造的,都沒有前世(基督教是不承認人有前世的),那上帝造人的準則何在?有人生來富貴,而有人生來貧賤,為什麼?有人生來健康,而有人卻生來殘疾,為什麼?有人生得美麗,而有人生來醜陋,為什麼?…等等、等等,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如果說,每個人生來都有罪,既沒有前世,罪又從何而來?上帝既然無所不能,又愛世人,為什麼不造無罪之人?偏偏只能造些有罪之身,讓其受盡生、老、病、死等諸多痛苦?
基督教對許多事情的說法,似乎亦過於狹義。譬如說,上帝是「信我者可得永生,不信者則終下地獄」,一個人,無論作了多大的善事,造福了多少人群,只因其不信上帝,就得下地獄,而一個人,無論如何罪大惡極,只要其誠信上帝,將來即能升去天堂而得永生。上帝的公平原則何在?世界上許多時代或地區的人類,一輩子也可能沒聽過基督的福音,連相信上帝的機會都沒有賦予他們,死後就要下地獄去,豈能說服於人?這些人不也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子民嗎?為什麼可以就棄之不顧呢?
在這些威權式的宗教裡,是不容辯論與挑戰的,否則即是有違神意而大逆不道。因此,這些心中的疑點,也一直埋在心裡,從未提出與教友或牧師等研討過。
至於其所讚揚的「博愛」精神,的確正是吾人所應做到的為人準則,是其偉大之處。
十二年後初返台,開啟佛法因緣門
1984年秋季,赴美生涯後首次返台探親,當時,兩位在台的弟弟都已初步接觸佛法,且已有一些打坐的經驗,並偶爾去「十方叢林書院」,聆聽 南老師開示的佛學課程。
聽了舍弟說了一些佛理,並教以如何打坐的基本步驟,我認為每個宗教都有其不可解釋的奇蹟事件,反正是找個精神寄託,我還是信我的基督教罷!不過,打坐對身體有益,倒是可以學學。
由台回美時,舍弟贈送了兩本 南懷瑾老師的書籍,一本為《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是專門講述如何打坐的書籍,另一本則為《習禪錄影》,是 南老師歷年來主持「禪七」期間的開示記錄。
返美後,就興緻勃勃地依《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的方法,開始了每天睡前一個小時左右的打坐歲月。
依書靜坐,氣動非常,惶恐求教,巧結師緣
一段日子學習打坐下來,身體開始有了氣動現象,正如《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所說,氣延背脊骨節節直上,逐漸到達了後頸部。
大約到了三個多月左右,一日,上座一會兒,除了背脊的氣動如前,另有兩股氣流,在頭部兩側,逐漸向頭頂中央匯合,同時,胸前自胃部至喉頭,有一股強大的氣機,來回於胃部與喉頭之間,到達喉頭下,就卡住上不去了,此時,心中有些淤悶之感。剎那間,覺得突然頂上轟然一聲,有如被棒擊一般,而喉頭也有卡差(ㄎㄚ ㄔㄚ)一響,喉頭的骨頭似乎也翻了過去,頓時,一股暖流自頂而下,直達海底部位,驚恐之餘,全身卻舒暢無比。
如此的經驗,自己從未有過,於是,寫信向打坐一年多的舍弟請教,結果,他也沒有如此經驗,他又轉去「十方叢林書院」請教,剛好從智法師(首愚法師)在場,解釋道:「頂上轟然一聲,乃後面氣脈初通,喉嚨卡差一響,則是前面氣脈初通的現象。繼續努力…」
此後,每日境界都有別,又不知就近能求誰來指導我,舍弟給我出了個主意,他說:「南老師一向慈悲為懷,倒不如直接祈求他老人家,以批示修習日記的方式來指點你。」於是,於1984年12月25日,我非常冒昧地寫了一份祈請信函,寄給當時仍在台北的 南老師,其內容節錄如下:
「…弟子每天打坐的境界,似乎日日有異,心中疑慮甚多,身在異邦,苦於求師無門,由於常見 老師為金滿慈女士批示的禪佛日記,甚為羨慕,於是想效法金女士之法求教於 老師,尚祈 老師能大慈大悲,度救我於黑暗摸索之中,如能獲 老師應允弟子之求,於萬忙之中,為弟子批示指導,破除迷津,弟子將感激不盡,他日如能有幸修習成功,均 老師之賜也!
弟子自知對 老師要求過多,無奈弟子智慧未開,疑惑甚多,唯一心向學,發於至誠,有待明師指點,斗膽之請,尚祈允准為幸。 …」
信發之後,馬上就收到朱文光博士的回函,表示 南師已答應我可試寄修習日記三個月。
二週後,又收到 老師的親筆書函,說道:「…你可試寄日記來,倘有問題,即予批答,如無問題,則不須多勞寄返,…其實,我乃碌碌無能,一無所成之人,只恐有負賢者高所期許,則罪過無量也。…」讓我感受到, 老師即使對我這個素昧平生之陌生人,也一樣付出如此般的恩情,有教無類,眾生平等,更令我看到的是,愈是有道者,愈是謙虛。
興奮之餘,我立即開始書寫每日修習日記,每十天左右寄出一批, 老師如有批示,會將批示的部份寄返給我參習。
耐心施教不厭棄,恩澤點滴在心頭
對於我這個在佛學的素養上,比小學生還不如的學生,一篇篇幼稚的報告, 老師每個字都耐心的讀完,我寫的每一個別字,都會被挑出了,再加以深入淺出的批示,多麼費時又費神。看到 老師閱畢所註的日期與時刻,往往多在凌晨二、三時左右,可見 老師白天是多麼的繁忙啊!為了批示我的修持報告,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睡眠時間,真是於心何忍啊!
老師一開始對我的日記就批道:「松年君的報告,皆如時下一般學佛人一樣,太注重身體四大變化,被感覺(受陰)牽擾的太厲害了!可寄贈《頓悟入道要門論》給他。…」
未幾,就收到朱文光博士寄來的書籍《頓悟入道要門論》,是唐朝大珠禪師之作,研讀之下,令我初步地認識到佛法的中心論點:
「…欲求頓悟,須自『心』修起,心為萬法之本,捨本而他求,而道終不可得也。
…修心須達心無住處,即心不住一切處時,便是心之所歸。所謂不住一切處,乃是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如能達此一無住心者,即得佛心。…
…二性即有無性、愛憎性、空與不空性、善惡性、淨與不淨性、任何相對相較而成立之性,均須捨除,而達萬象緣俱絕,萬象俱絕者,即一切法空,法性空者,即一切處無心,若得一切處無心時,即無有一相可得,換言之,心著任何相,空也好,不空也好,動也好,靜也好,均不能達到一切處無心。…」
當時讀到這些文字時,並不是很懂,待後來接觸到一些大乘經典時,的確有助於,讓我比較容易了解到,這佛家的「不二法門」的中心精義。
一絲皆不茍,關懷細微處
雖說 老師只是試批我的修習日記三個月,但事實上,日記的批示,一直沒有中斷過,足足維持了一年多。
1985年2月至4月的幾批日記,一時未見回復,心中也並不很在意,至5月下旬,才收到了 老師的批示,並附一親筆信函,內容節述如下:
「…如照此數篇日記靜坐參究去,確為正路一條,終必有成。唯不知你久未接回信時,反而自生退悔心否?
自今起,有日記及信,可直接寄我,不必再由令弟及朱博士轉手,以免過於延誤。…」
老師的細心與慈悲,由此可見一斑。其實,我感恩都來不及,就算 老師就此無緣再指引我,我也萬無退悔之理。學佛對我來說,就是一條不歸路,能走了上來,已是自己的極大福份,今日不成,還有明日,今世不成,還有來世,旦旦行之,但問耕耘,不問收穫。
恩師在這同一封信中,同時也透露了,其即將有遠行,函中說道:
「…我在七月間,亦將有遠行,或來美國,亦未可料,不過,來時亦不擬接觸宗教界及修道學佛者,以免人我是非之紛紜。…」
自此時起,我的日記就開始直接寄至 老師指定的郵政信箱了。之後,我的修習日記,並不是每天記載了,只是有境界不解或有問題時才寫,得以減少 老師的負擔。
恩師雖來美,日記卻無斷,獲准修準提,並行而不悖
1985年7、8月寄出的日記, 老師於9月1日一次批示發回,信件是寄自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Alexandria市, 我才知道 恩師已到了美國,於其信函中說:
「…我到華府即將兩月,除已依法完成『東西學院』立案手續外,即將再行籌辦授予學位之研究所及大學部,宗教、佛法當為一部份之中心,若能避免宗教,盡可能力為避免。借土生根,最好以減少他人煩惱,免得自惹麻煩為上策。在美國史上,宗教信仰問題,並非完全如憲法所理想,眾生我見我執情緒,談何容易博大優容。
諸事未妥,不必準備相見,…待住定了後,再說。…」
老師即然已來到美國東部,離紐約還不算太遠,開車約需5小時左右,於是,在1985年11月19日的日記中,曾祈求拜見 恩師,其於12月12日的回復中,未置可否,僅僅說:「待因緣成熟時,也許必可遂願。」
在日記中,同時我也詢問,我可不可以學修「準提法」? 老師答覆說:「可修準提法,並行而不悖。」並請朱文光博士,寄來「準提法本」並《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一書給我。同時囑我先看《顯密圓通成佛心要》,然後再看師傳「準提法」之次第。
朱博士寄來了「準提法本」連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一書,同時,並告知了其新住處的地址。
初見恩師心感激,頂禮卻遭反頂禮
「準提法本」看了,也嘗試去依法修持,有的咒語會唸,有的則不確定。於是,於1986年元月9日,終於獲准去維州首次拜見 恩師。
到達 老師居處後,先見過朱文光博士,並由其一一介紹我與其他幾位老師身邊的前輩們見面。不一會兒,看到 老師從屋內步出,這就是一年多來,從未謀面而時時不斷耐心指引我的 恩師,心中也不知自己應如何行禮,只想到至少應該磕個頭吧!不料,動作一開始, 老師即言道:「不可以!」,同時,也隨著我下拜之勢,反拜了回來,我在地上抬頭一看,大吃一驚,不得了!我那能承受得起 恩師的反拜,趕緊奔上前去,扶起 恩師。後來才知道, 老師的原則是,可以傳授任何法或知識,我們求學者對他尊敬,那是我們自己對師長應該做的,而他自己終生卻絕不以師自居,這不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的典範嗎!
相逢時雖短,獲益卻甚豐
當天相見了約兩小時左右,除了請朱博士及另一位前輩師姐為我示範並解說「準提法」外, 恩師還為我開示如下幾點:
· 學佛不是迷信,不是盲目不問究理的一昧從信,佛法非哲學,亦非科學,學佛人應著手於佛理之探討,以期知行合一。
· 學佛人不可玩弄神通,神通無助於菩提正道。
· 無念無住的境界,不是去拼命追求來的。自性本空,本來就是無念、無住,所謂無念,非無思想而變成遲鈍,而是念來念去,一一觀照著,己心有如明鏡,念來了,照著它,念去了,仍然明徹一片, 老師並以蘇東坡的詩句作喻:「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之念,了無痕,無法追尋,無法捕捉,不必自尋煩惱。
· 學佛不可過於入迷,應從基本作人著手,如果作人都作不好,拼命想學佛,也是罔然。
另外,還針對準提法的疑問,作了些開示,在此不作多述。
相隔數月,再次拜師
數月後,於4月22日,再次拜訪 恩師,我問了些廣泛的佛學問題, 老師表示,這些問題是佛學上的大問題,如果開課來講的話,講幾個月也講不完,他要我目前不要去管太多的佛學問題,由於我們在家人,俗事煩多,所餘閒時,本已寥寥,目前只要一心修證即可。
隨後, 老師說他9點鐘已與一位法師有約,要談經論道,於是,逕自回房去了。 老師入房後,除朱博士與其他幾位前輩外,還有宏忍、圓觀、永會三位法師,繼續為我開示。
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大約是,一般凡夫修行,多沒有一世就修成的,即使修到羅漢或初地菩薩,都還有「隔陰之迷」,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修行人,轉世時都會迷失了,也有可能去了畜生道,沒有足夠的智慧來修行,我們又如何保證自己於未來世中,還會繼續修持呢?
朱博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答覆說:「…我們以一天的時間,比做一世來看,譬如說,你很喜歡騎腳踏車,每天都會去騎它,可能有一天(世),你因為下雨或家中有事,而沒去騎它,但是過了這一天(世),你還是會去騎它。因為我們的慣性已然建立起來(因),是不會忘失的(果)。其實,即使去了畜生道,動物不會造什麼惡業,業報受完了,還是會回到人道的。…」
驚聞惡訊,難以置信
就在我第二次拜訪 老師後,約一個月左右,一日,接到居住在華府附近的一位大學同學之電話,說他看到當地的新聞報導,由於大雨淹沒了橋樑,朱文光博士駕車翻入河中,警方打撈起車子,卻沒發現朱博士本人,一切仍在調查中。數週後,警方在河流某處水底,發現了朱博士的遺體,還呈現出一個打坐的姿勢。
這個惡訊,有如晴天霹靂,我驚愣住了,這位處處照顧我而亦師亦友的前輩學長,竟然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實在難以令人置信與接受的了。
南師離美赴港,音訊聯繫中斷
朱博士走了,我自己也沒有修持,自然不敢再去見 老師。沒有多久,就聽說 南師已離開了美國,轉往香港去定居了。自此就與 老師失去了連繫,再次見到 恩師時,一別就是十多年,緣聚緣散,令人感慨。
老師離美赴港後,我才真正開始研讀一些佛教書籍, 老師曾囑咐過,佛書要看就要看古人的著作,今人的書籍少看,於是我以 南師的書作主軸,配合佛經之原典,逐步看了一些,奠定了些自己的佛學的起碼基礎。
在我的感覺中, 老師並未離開我,從 老師的書中,我更能體會 恩師的慈悲與辛勞,同時, 恩師的身教與言教,隨時都在伴隨著我,我自己也深深地確信,我還會與 恩師會面的。在 老師的一篇講述中,《般若正觀略講》對我印象至深,我認為,若能把《心經》的含義弄清楚了,以後研讀其他的經典,就不容易離開主軸的了。
同時,我在美國每年也會抽空參加了一些,其他道場所舉辦的「禪七」等禪修活動,因此,對於目前佛教界的種種,才略為瞭知了一些。 老師曾經對我說過:「…不擬接觸宗教界及修道學佛者,以免人我是非之紛紜…」,當時我聽了並不太懂,直到我接觸到現今的佛教界後,才能感受到當時 老師這句話,真是有感而發而語意深長的呀!
首愚師父,應邀來美,首傳準提,因緣迴轉
1996年秋,台北「十方禪林」方丈首愚法師,應美國佛教會之邀請,來紐約上州莊嚴寺弘法,師父來傳的法就是 南師的「準提法」。
在七天的「準提法」傳法與共修中,我與師父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向其稟報過去與 南師的一段因緣,並請求他如果方便的話,能否將 老師的地址給我,我也好去謝恩。他的慈悲應允與成全,令我感恩無盡,因此,得讓我再度續上與 恩師的舊緣,自此又開啟了我一生中,更為重要的一段學佛生涯。
前緣再續,時空已異
闊別了十年,第一封寫給 老師的感恩信函,除了正常的問候之外,就像是一份十年來的學佛心得總報告, 老師回信來了:
「松年老弟,許久不見,有照片請寄來,如親面也。請恕年老事忙,不盡一一,…,你的報告大致無誤,…」
時空異處,我不可能也不允許自己,再貪求 老師如以前一般的為我批示修習日記了。不過一年之內,還會有二、三份總體性的學佛報告,討教佛法問題,如果報告中沒有什麼問題的話, 老師當不再回復,如有問題才回答。
英譯準提儀軌,歌頌玄奘羅什
1997年6月初, 首愚師父第三次來美東莊嚴寺,領眾弘法,我有幸參與盛會。其間,一日早上,有一西方少女,亦參與吾等共修,但由於沒有英譯的儀軌,該西方少女於一柱香後,便自行離去,誠為遺撼。
於是我於寄呈 恩師之信函中,呈報此事,並自告奮勇毛遂自薦,願任儀軌之初譯工作, 老師立即復函,批示曰:「可以,但須譯好寄來審核無誤方可。」因此,便拉開了『準提法儀軌』英譯工作之序幕。
短短的一篇儀軌,看起來似乎不難,一旦著手翻譯,卻是問題多多,所幸暑假期間,就讀大三主修英文的小女仍在家中,在英譯用辭與文法上,獲其助力不少。至於一些佛學名相,如「四臂觀音」、「六字大明咒」等等,英語世界裏,應早有標準而固定之譯法,但由於我手中現成的資料太少,往往僅憑猜測而譯,當然不敢確定。於多次反復修正後,終於九月中(一九九七年),完成初稿,匆匆寄呈 南師審核。
數週後,由楊定一師兄電話與我連絡,方知其與徐譽達師兄亦曾草譯了一份英譯儀軌,呈給 老師,而且 老師業已將我之草譯及另外還有兩份儀軌英譯本(曾由一位外籍前輩所譯),交予楊師兄,並囑其綜合整理,修飾文句。楊師兄自小成長於此,英語幾為其母語,比我強得多,由其主導,的確是恰當不過的了。於是我們又展開了第二階段的英譯工作。
老師提供的那位外藉前輩所譯兩份版本,其中一份譯得相當仔細,許多英譯名相之疑惑,多能於此獲得解答,可參考之處頗多,的確助益不少。據輾轉查證,方知該文乃 老師的美籍學生紀雅雲(Pia Giamas)之作,其對吾等翻譯工作,實有參考價值,功不可沒。
其後一兩個月間,楊兄與我幾乎每天都有多次電話討論或互傳資料,楊兄治學慎密,對文意的翻譯,不願有絲毫疏漏之處,深令我敬佩。我與他似乎都是急性之人,一有問題,馬上就要解決處理,否則食寢難安。他非常謙虛,對中文文意有疑之處,經討論解說後,諸多採納末學之議而加以修正。然我自己之中文程度亦不見得高明,不無疑慮之處,當然我們之間,亦有意見相左不下之時。並非為了執著己見,而是為了慎重,為了不會遺害後世,不得已我們最後還是綜合了數項疑點,轉呈 南公上師,煩請其於萬忙中,為吾等開示釋疑。 老師非常慎重此事,立即開示並交由李素美前輩先以電話告之,同時另有正式打字之文件備妥,隨後傳真補上。看到 老師是如此之審慎其事,吾等更是不敢絲毫輕忽怠慢。
英譯中的一些名相,如「三昧定印」、「金剛拳印」等,我們譯為Samadhi Seal 與 Vajra Fist Mudra,係採用英語佛教界通用之梵音字,也非英文原字,一般人是不易看懂的。中文儀軌還有法本與其他開示可以參閱,英譯儀軌則無跡可考。於是我嘗試將幾種手印之圖解,以掃瞄器輸入文中空白處,以便讀者容易瞭解。
1997年11月間,我們已大致完成了一份較為滿意的英譯版本,然後恭呈 南公上師與 首愚師父過目核示,另外再由楊兄分傳諸位相關前輩,徵詢各方意見。其中美藉包卓立先生很熱心而認真地,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參考意見,令吾等感激不盡。
1998年初,我們綜合了各方寶貴之意見,加之最後修飾,終於暫時定稿,再呈 南師與 首愚師父,並備印多份,以供所需。英譯『準提法儀軌』之工作,到此始告一段落。
在此次翻譯過程中,由於楊師兄積極而認真的綜合整理,斟酌修飾,得使此一譯述工作,方能順利完成,不負使命,功德無量。至於我本身條件、資格均不夠,只是扮演一個輔助性的臭皮匠角色而已,何敢絲毫居功!
一篇單頁的中文儀軌之英譯,就讓我們反復參究研討,為時數月,舉棋不定處,還得請示 南公上師。經過了一番文字的歷煉,方才初步完成較為接近滿意的譯本。由此可見,當年鳩摩羅什與玄裝兩位大師的種種譯著,背面卻反映著當時多少心血的付出與智慧的結晶!其不僅完整的保存了佛法大乘之精華,而且成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法益普及後世,受惠者無可計數。春秋大業,可歌可誦。
十餘寒暑後,終又見恩師,一陣棒喝下,打醒夢中人
因緣終於又降臨下來,徵得 老師允准後,約定好於1999年9月15日,去香港再次拜見 恩師,為期三天。
約有十四年沒有見到 老師了,這次見面,的確有些緊張。9月15日第一天晚上,餐後,應 老師之吩咐,當場跟大家作了一個小參報告,我大致綜合了這十幾年的修持經歷與心得,作報告時 老師閉目靜聽,待我說完,他立即睜開眼睛說道:「你現下的情形很重要,我要另找時間單獨與你談一下。」於是,與宏忍法師約好,於次日帶我去中環城裡 老師辦公室,與 老師會面。
不料到訪的第二天,香港就遇到十六年來,最大的颱風,全港停市一天, 老師也沒去上班,因此,原來的約見,只得作罷。於是,整天就呆在 老師會客的公寓,與剛好也來訪師的侯承業博士聊天,由於颱風的影響,當晚來的賓客也很少, 老師於9點鐘就告辭先行回去了,我心中的確有些著急,因為,這一天又失去了與 恩師單獨面談的機會,只剩下明天最後一天了。
恩師慈悲,他老人家回去居處後,於晚間10時左右,特地打電話進來,請宏忍法師立即帶我前往其住處相見。於是我與宏忍法師匆匆上路,其實, 老師住處也在附近,沒幾步路就到了。
老師還沒出來前,我先禮佛,待 老師出來後,基於以前的教訓,我不敢再向其頂禮,,於是兩人相離約四公尺左右,相對而坐,整個過程約兩個小時,開始讓我領受到當今無雙的禪宗教育法, 老師的辭鋒犀利,聲音震撼,反應神速,透人心思,答問之間,一有縫隙,就是一棒,讓我無處遁形,想躲也躲不掉,打得我左不是,右也不是,最後只有坦然承受,一下子就帶領我找到了大門入口,就是那麼直接了當。現在回想自己以往在門外拼命兜圈子,還自以為是的日子,實在感慨萬千。
當時,有幾段對話,記憶猶新:
當時,我曾經問過一個修「定」的問題,老師問道:「你現在有沒有得『定』?」
「沒有!」我答。
「我現在跟你講話,你清不清楚?」老師再問。
「很清楚。」
「你正在胡思亂想嗎?」
「沒有!」
「你現在是昏睡著了嗎?」
「沒有!」
「這不是『定』是什麼?你還要到那裡去找個什麼『定』呀!」老師喝斥的說,就這樣當頭給了我一棒子。
………
老師問了我一個問題,我點了一下頭作為回答。
「你定了還點什麼頭嗎?你自己也說過,『魔來魔斬,佛來佛斬』,老師來就斬老師嘛!你胡松年來就斬你自己胡松年嘛!…」老師說道。
奇怪!我定不定老師都知道,於是,其後的問話,我都如如不動地不再回答了。
老師此時說:「你真能做到視而不見嗎?」我還是如如不動地看著他。
「好了!你現在也可把眼睛閉起來罷!」老師說。
我把眼睛一閉,就進入一陣子渾然忘我的境界。…
………
後來 老師問我:
「你信得過嗎?」
「信得過。」我微聲答道。
「你這句話,像是被法官審案一般,是被逼出來的,不是真心話。」
……然後,老師把話岔開來,講了一些別的話題,未幾, 老師又問我同樣的一句話:
「你信得過嗎?」
「信得過!」這次我大聲而肯定的答道。
「你們看呀!他現在信得過了,連面相都變了,臉上也發光了!不像剛才那副信不過的死相樣。」老師手指著我,要一旁幫助錄音的宏忍法師來看。
……
「…類似這次的經驗,以往在打坐時,亦曾有過。」我說。
「你從出娘胎以來,也從來沒有少過。……有沒有『他力』啊?」老師答著並反問我說。
我想,如果我答「有」可能又會被罵,於是,我搖了一下頭,表示「沒有『他力』」。
結果反而被 老師訓斥:「怎麼沒有『他力』!沒有我的『他力』,你那有剛才這一下子?宏忍師在一旁幫忙錄音,這不都是『他力』嗎?『他力』與『我力』是結合在一起的。」
……
次日,是我此次在香港拜師的最後一天,下午,宏忍法師又帶我去 老師的辦公室見他。
我問道:「昨天, 老師帶我走的那一段路,是那麼的直接,是那麼的了當,而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法門,都是讓人在外面著兜圈子走呢?」
老師答道:「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
最後, 老師又很慈悲的問我說:「你缺不缺錢用啊?」一連問了兩次。我說:「不缺。」 老師大概看我是屬於兩袖清風無什財緣之人,故有此慈悲而關切的一問,可見 老師體諒入微的細膩處。前一天的棒喝,有如嚴父,今天的關懷又成了慈母,怎麼不令我感動落淚呢!
恩師加持,不可思議,返美之後,急書報告
告別了 恩師,對我來說,有幾個不可思議現象出現了。一是,過去打坐,感覺中脈有點通,尤其是心脈輪的部位,往往都是半通未通的情況,這次拜師歸來,在不知不覺中,心窩部位原有的障礙感,已然完全不覺得了,舒暢無比;另一是,回來後的幾個星期內,頭腦清澈得不得了,沒有什麼妄念,念頭中如有任何一粒灰塵或雜物,自己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師的加持力量,真是不可思議。我這才體會到 恩師的無上「他力」。
回來後,立即書寫這次拜師心得一份,寄給 恩師審閱。其重點如下:
一、不昏沈、不散亂、心中明白清楚謂之「定」。而三個要件中,以心中明白清楚尤為重要,即使昏沈來了,心中清楚明白;妄念來了,心中亦清楚明白,不迎不隨。心中能夠明白清楚的那個,始終是清淨不移的。清淨不移,一切即空,自然戒體現前,隨時與之相應著,自然不會做壞事,是「戒」也是「定」,明白清楚就是「慧」,「戒、定、慧」自在其中,何須他求。妄念、無明並不有礙,清淨本體有如燭光,妄念、無明有如光明所附生之黑煙,不去執著它,又有何礙。世上沒有人是除去無明才悟道的。
二、行住坐臥始終不離這一念清淨,應為自己今後修持之方向。念頭起用時,心中清清楚楚,用過則休,還歸於清淨。醒時如此,睡時亦如此,當下清楚明白不離這清淨本體(空性)。即使四大分散痛苦來臨時,仍然保持一念清楚明白,往生淨土當無困難。經典中所謂的「善護念」似乎也是指此一念而已。能保持這一念清淨,就到達了準提法中的「圓滿次地」,也是「生起次地」。觀心法門之始亦是其終,一路下去就對了,也無所謂破無明而見真如之說法。雖然在修證工夫的層次上,仍有很大的差異,但在這清淨本體上,從凡夫到成佛,並無二致,所謂「心、佛、眾生,了無分別」,應指此而言。講穿了似乎就是如此簡單了當。
三、「妙覺果海,信為能入。」信為道源之母,要相信這「不昏沈、不散亂、明白清淨」一路下去,無定而定,定而無定,即為大定,也就到達了準提法的「圓滿次地」,依此便能解脫,就能證果。非得深信不疑方能得救。若有一絲存疑,一切均將枉然。
四、能知妄念起伏的那個本體,始終是清淨不移的,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從來也沒掉過,只因我們的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我凡夫,平時既不知也信不過,所以永遠在外面兜著圈子走。佛法乃智慧的成就,既非知識之成就,亦非工夫之成就,拼命把工夫抓得太緊,或將佛法當學問來研究,終難究竟。若能體會到這清淨之本體(空性),修證工夫才有正確的方向,才能真正的上路,見地也才能有更深一層的體驗,而非僅停留在知識邏輯的了解上了。
研讀「西藏度亡經」,得賜恩師兩天課
2003年間,曾讀到一本解說《中有成就密笈》的書籍,《中有成就密笈》又名《中陰身度救法》或《西藏度亡經》。之後,我寫了一份讀書報告給 南師,數日後,宏忍法師自香港打電話來,轉達 老師的話說:「你對中陰身的這種看法,目前暫且可以,但不夠究竟,將來有機會再說。」
於2004年2月18日,約定赴香港拜訪 恩師,探詢解答。其間, 老師針對這個議題,作了一些開示,內容大致如下:
《西藏度亡經》是當時蓮華生大師對西藏的一批學佛者所講述的,經中描述到,人在中陰身階段,會有種種情況發生,每七日一變,也有各個不同形象的佛菩薩現身在不同的階段裡,有的甚至於顯現惡形惡狀的樣子,對這些西藏人來說,平常所見所聞的佛菩薩形象,都如此經中描述的相同,他們死後在中陰身時,是會有如此經所說的情形發生,因為這是一切唯心的道理。
但反過來說,一個基督徒或一個不信佛的人,生前從來未接觸或看過這些佛菩薩的樣子,死後是否也會現出如此形象?這就是個大問題了!
因此,這部經典,是有其道理,可作參考,但並不是了義的究竟法門。……
在2005年9月20日的學佛報告中,我把上述 老師的開示的錄音整理出來,準備將來也可與同修們分享。不過, 老師立即回音說:「以前幾次來函,所述學佛內容均好。這次來函所述中陰身一題,有很多問題,不可發表。如要搞清楚,須當面詳談。…」
於是,又促成了,2006年2月到上海訪師的因緣。2月14日至15日兩天, 老師為我特別開課,以中陰身為中心,將人的生與死的問題,詳細闡述。兩天的時間並不很多, 老師講得內容卻不少。臨走時, 老師答應,將來會將整理好的錄音文稿,寄一份給我。
等錄音文稿的到來,等了近一年,心中正在納悶,突然接到台北老古書局寄來的書籍,名為《生命的起點與終站》,原來,當初的錄音整理,已然出版成書了,更是令人喜出望外而感恩的了。
率隊齊拜師,眾願得以償,滿載而返歸,皆拜恩師賜
近年來,幾乎每一、二年,我都會去拜師的,每次去我都有提出,帶領美、加的準提同修們,來一齊與 老師結緣之請求,無奈 老師認為沒有適當的場地,可以接待大家,將來待廟港的建設完工了之後,有機會再說。
2006年底,我已從各方訊息中得知,廟港的工程,初步已告一段落,而 老師已經在該處初步嘗試開課講學了。於是我特地去函,再次重提率隊拜師之祈求, 老師慈悲,終於答應我的請求,但以十五人為限。
先把時間定在2007年的9月13日至17日,好讓學員們把休假的時間及機位事宜,及早安排。為了不要造成給 老師的壓力,我們約定在上述日子,一定會到,能見到 老師,當然最好不過,如果 老師有事不能接見,我們也非常樂意來此一遊,無怨無悔。
然後,我們開始編造名冊、收集學員心得報告、預定假期與機票、安排上海至廟港間的來回交通,編列寢室分配、禪堂坐位與每日修持作息表,並隨時連絡太湖大學堂與參與學員之間,學員們分佈於美國東、西、南部數州及加拿大,連繫的確不甚容易,足足讓我們準備了半年之久,以期一切依計順利。
原先, 老師只答應跟大家見一次面,但當我們到達了太湖大學堂時,才知道 老師與學堂已為我們在幾天之內,排滿了課,除了 老師對「準提法」與一般佛法的開示外,我們先後又學習了「準提法」施食、藥師法、九節佛風以及寶瓶氣等等功法。除 老師外,我們也非常感恩於李素美老師、宏忍法師、李傳洪大居士、謝錦揚師兄、官大治師兄、沙彌小姐、以及Mary與其他學堂的工作人員們,沒有他們,我們是不可能有如此豐收的,另外,尤其是馬宏達師兄,我要特別致謝,我們從開始到完畢,都是由他的精心安排與協助的。
9月16日下午, 恩師慈悲,在大熱天裡,給大家正式灌頂,第一輪是甘露灌頂,其次再來一輪智慧灌頂,情景莊嚴殊勝,無可言喻。灌頂前,並與眾合照留念。這是大家的因緣,也是大家的福報。我們無限感恩之餘,更要珍惜所得,莫作等閒視之,努力修持,得以回報。
除去宗教外衣,心中更為坦然
我在年青時,對人生懷著許多存疑,先在基督教裡,沒有找到完整的答案,後來有緣接觸了佛法,終於找到了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並在 恩師的指引下,擺脫了純宗教式的束縛,心中反而更為踏實。佛法、佛教、佛學是相互有關而不同的東西,不應混為一談。
究竟的佛法是「無為法」,是永遠不變而始終存在的真理,其不是依教而生的,佛教是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其目的是助道性的,可以幫助眾生早日證得菩提(究竟佛法),但如果把佛教放在首位,而究竟的佛法次之,豈非本末倒置了嗎?反觀現今的佛教界,把「教」放在「法」之上,依教不依法,拿著雞毛當令箭,不乏其例,實在令人憂心。
我接觸了佛法之後,反而不會鄙視任何其他的宗教,只要它不是害人的邪教,我都非常的尊敬他們,佛菩薩化身億萬,難道只會降臨在佛教界嗎?佛菩薩只度佛教徒嗎?基督教的「博愛」精神,與回教的對生命的愛惜之程度,以及儒家的作人精神等等,與佛家所主張的,又有何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明白的告訴我們:“佛菩薩是,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也就是說,到處都有佛菩薩的化身,當然也包括各個不同的宗教在內,佛菩薩度救眾生,因對象不同,其層次與方便亦各有異,不足為奇。金剛經也說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聖賢在道體的修證上方向是一致的,只是有層次上的差異而已。
期盼恩師春秋業,世世留傳更宏揚
今年(2008)九月,我與朱穗生師兄再次拜訪太湖大學堂時,看到去年才開始動工的兩座大樓,已經近於完工,聽說10月份即將落成啟用,而去年預期中的實驗小學,也已經開始招生上課了,進展的速度的確驚人,而未來的使命,必然更為艱辛浩大,所將面臨的挑戰,也會更多,我們雖堅信有佛菩薩與龍天護法的呵護,也難免令吾等做弟子們的憂心不下。
可歎自己的能力微薄,諸事難以順遂,對 恩師的春秋大業,鮮有助力,實在慚愧,感慨萬千。只有日日祈求佛菩薩,護持正法,代代留傳。
願師春秋業,世世更宏揚。
八年抗戰勝利的那一年,出生在當年大後方雲南昆明的我,兩歲多就隨當時任職空軍的家父,輾轉奔波來到台灣,由於年齡幼小,對過去大陸生活點滴的記憶,幾乎完全空白,只是聽父母偶爾提及一些片段。自己成長過程的記憶,可以說完全從台灣開始。
幼年是在台灣狹小居處的空軍眷村,開始成長的,清苦之中,雖有抱怨,但回想起來,卻也別有樂趣。幼年無知,矇矓度日,又何能體會到,父母親當時的辛勞與無奈!
新時代教育,宗教多迷信
自小學到大學,由於受到「五四」運動的教育風潮,在學校所學到的,把宗教信仰多歸類於「迷信」或「精神寄託」的依賴而已,從未深入探討過。
自小也前去不少的廟宇遊覽,看到善男信女們,對著泥塑木雕的偶像膜拜並許願等等,都認為他們是無知與迷信,尤其聽到有人得病,不去就醫,只是到廟裡去求點香灰,服下治病,實在迷信得難以置信。
那時自己只知道,宗教的目的,主要都是在勸人為善,至於其形而上精神面的原理,從來沒有任何的探討與研究過,總之,統統均歸之於「迷信」的範疇。
赴美留學後,結緣耶教門
大學畢業,在台灣做了兩年事後,終於下定決心,赴美留學,於是開啟了異域的生涯。接著就是當時一般留學生的生活步驟,取得學位、結婚、就業、生子…等等,一連串的在不知不覺中,又是數十載從指縫中溜去,人生就是這麼短促而無奈。
過去在台二十多年的成長歲月中,雖沒什麼宗教信仰,但對人生周遭發生的諸多事情,無法解釋,對生死之大事,更談不上掌控了,同時也感到,一個人的力量是如此地微小,面對種種命運的安排,多是一片無奈與無助。由於妻是受洗的基督徒,於是,我就很自然地走進了基督教堂,隨後也受了洗,一切歸向了基督。
耶教門中善人多,教義卻有狹隘處
其後數年,幾乎每週日都會攜妻、女去基督教堂,聽福音並社交,不亦樂乎。同時發現,教會中善心人士良多,互助關懷的氣氛濃厚。這大概也是西方社會中,慈善事業如此發達的主要因素之一吧!
但心中對其教義,卻不無懷疑之處。譬如說,世人既然都是上帝創造的,都沒有前世(基督教是不承認人有前世的),那上帝造人的準則何在?有人生來富貴,而有人生來貧賤,為什麼?有人生來健康,而有人卻生來殘疾,為什麼?有人生得美麗,而有人生來醜陋,為什麼?…等等、等等,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如果說,每個人生來都有罪,既沒有前世,罪又從何而來?上帝既然無所不能,又愛世人,為什麼不造無罪之人?偏偏只能造些有罪之身,讓其受盡生、老、病、死等諸多痛苦?
基督教對許多事情的說法,似乎亦過於狹義。譬如說,上帝是「信我者可得永生,不信者則終下地獄」,一個人,無論作了多大的善事,造福了多少人群,只因其不信上帝,就得下地獄,而一個人,無論如何罪大惡極,只要其誠信上帝,將來即能升去天堂而得永生。上帝的公平原則何在?世界上許多時代或地區的人類,一輩子也可能沒聽過基督的福音,連相信上帝的機會都沒有賦予他們,死後就要下地獄去,豈能說服於人?這些人不也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子民嗎?為什麼可以就棄之不顧呢?
在這些威權式的宗教裡,是不容辯論與挑戰的,否則即是有違神意而大逆不道。因此,這些心中的疑點,也一直埋在心裡,從未提出與教友或牧師等研討過。
至於其所讚揚的「博愛」精神,的確正是吾人所應做到的為人準則,是其偉大之處。
十二年後初返台,開啟佛法因緣門
1984年秋季,赴美生涯後首次返台探親,當時,兩位在台的弟弟都已初步接觸佛法,且已有一些打坐的經驗,並偶爾去「十方叢林書院」,聆聽 南老師開示的佛學課程。
聽了舍弟說了一些佛理,並教以如何打坐的基本步驟,我認為每個宗教都有其不可解釋的奇蹟事件,反正是找個精神寄託,我還是信我的基督教罷!不過,打坐對身體有益,倒是可以學學。
由台回美時,舍弟贈送了兩本 南懷瑾老師的書籍,一本為《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是專門講述如何打坐的書籍,另一本則為《習禪錄影》,是 南老師歷年來主持「禪七」期間的開示記錄。
返美後,就興緻勃勃地依《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的方法,開始了每天睡前一個小時左右的打坐歲月。
依書靜坐,氣動非常,惶恐求教,巧結師緣
一段日子學習打坐下來,身體開始有了氣動現象,正如《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所說,氣延背脊骨節節直上,逐漸到達了後頸部。
大約到了三個多月左右,一日,上座一會兒,除了背脊的氣動如前,另有兩股氣流,在頭部兩側,逐漸向頭頂中央匯合,同時,胸前自胃部至喉頭,有一股強大的氣機,來回於胃部與喉頭之間,到達喉頭下,就卡住上不去了,此時,心中有些淤悶之感。剎那間,覺得突然頂上轟然一聲,有如被棒擊一般,而喉頭也有卡差(ㄎㄚ ㄔㄚ)一響,喉頭的骨頭似乎也翻了過去,頓時,一股暖流自頂而下,直達海底部位,驚恐之餘,全身卻舒暢無比。
如此的經驗,自己從未有過,於是,寫信向打坐一年多的舍弟請教,結果,他也沒有如此經驗,他又轉去「十方叢林書院」請教,剛好從智法師(首愚法師)在場,解釋道:「頂上轟然一聲,乃後面氣脈初通,喉嚨卡差一響,則是前面氣脈初通的現象。繼續努力…」
此後,每日境界都有別,又不知就近能求誰來指導我,舍弟給我出了個主意,他說:「南老師一向慈悲為懷,倒不如直接祈求他老人家,以批示修習日記的方式來指點你。」於是,於1984年12月25日,我非常冒昧地寫了一份祈請信函,寄給當時仍在台北的 南老師,其內容節錄如下:
「…弟子每天打坐的境界,似乎日日有異,心中疑慮甚多,身在異邦,苦於求師無門,由於常見 老師為金滿慈女士批示的禪佛日記,甚為羨慕,於是想效法金女士之法求教於 老師,尚祈 老師能大慈大悲,度救我於黑暗摸索之中,如能獲 老師應允弟子之求,於萬忙之中,為弟子批示指導,破除迷津,弟子將感激不盡,他日如能有幸修習成功,均 老師之賜也!
弟子自知對 老師要求過多,無奈弟子智慧未開,疑惑甚多,唯一心向學,發於至誠,有待明師指點,斗膽之請,尚祈允准為幸。 …」
信發之後,馬上就收到朱文光博士的回函,表示 南師已答應我可試寄修習日記三個月。
二週後,又收到 老師的親筆書函,說道:「…你可試寄日記來,倘有問題,即予批答,如無問題,則不須多勞寄返,…其實,我乃碌碌無能,一無所成之人,只恐有負賢者高所期許,則罪過無量也。…」讓我感受到, 老師即使對我這個素昧平生之陌生人,也一樣付出如此般的恩情,有教無類,眾生平等,更令我看到的是,愈是有道者,愈是謙虛。
興奮之餘,我立即開始書寫每日修習日記,每十天左右寄出一批, 老師如有批示,會將批示的部份寄返給我參習。
耐心施教不厭棄,恩澤點滴在心頭
對於我這個在佛學的素養上,比小學生還不如的學生,一篇篇幼稚的報告, 老師每個字都耐心的讀完,我寫的每一個別字,都會被挑出了,再加以深入淺出的批示,多麼費時又費神。看到 老師閱畢所註的日期與時刻,往往多在凌晨二、三時左右,可見 老師白天是多麼的繁忙啊!為了批示我的修持報告,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睡眠時間,真是於心何忍啊!
老師一開始對我的日記就批道:「松年君的報告,皆如時下一般學佛人一樣,太注重身體四大變化,被感覺(受陰)牽擾的太厲害了!可寄贈《頓悟入道要門論》給他。…」
未幾,就收到朱文光博士寄來的書籍《頓悟入道要門論》,是唐朝大珠禪師之作,研讀之下,令我初步地認識到佛法的中心論點:
「…欲求頓悟,須自『心』修起,心為萬法之本,捨本而他求,而道終不可得也。
…修心須達心無住處,即心不住一切處時,便是心之所歸。所謂不住一切處,乃是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如能達此一無住心者,即得佛心。…
…二性即有無性、愛憎性、空與不空性、善惡性、淨與不淨性、任何相對相較而成立之性,均須捨除,而達萬象緣俱絕,萬象俱絕者,即一切法空,法性空者,即一切處無心,若得一切處無心時,即無有一相可得,換言之,心著任何相,空也好,不空也好,動也好,靜也好,均不能達到一切處無心。…」
當時讀到這些文字時,並不是很懂,待後來接觸到一些大乘經典時,的確有助於,讓我比較容易了解到,這佛家的「不二法門」的中心精義。
一絲皆不茍,關懷細微處
雖說 老師只是試批我的修習日記三個月,但事實上,日記的批示,一直沒有中斷過,足足維持了一年多。
1985年2月至4月的幾批日記,一時未見回復,心中也並不很在意,至5月下旬,才收到了 老師的批示,並附一親筆信函,內容節述如下:
「…如照此數篇日記靜坐參究去,確為正路一條,終必有成。唯不知你久未接回信時,反而自生退悔心否?
自今起,有日記及信,可直接寄我,不必再由令弟及朱博士轉手,以免過於延誤。…」
老師的細心與慈悲,由此可見一斑。其實,我感恩都來不及,就算 老師就此無緣再指引我,我也萬無退悔之理。學佛對我來說,就是一條不歸路,能走了上來,已是自己的極大福份,今日不成,還有明日,今世不成,還有來世,旦旦行之,但問耕耘,不問收穫。
恩師在這同一封信中,同時也透露了,其即將有遠行,函中說道:
「…我在七月間,亦將有遠行,或來美國,亦未可料,不過,來時亦不擬接觸宗教界及修道學佛者,以免人我是非之紛紜。…」
自此時起,我的日記就開始直接寄至 老師指定的郵政信箱了。之後,我的修習日記,並不是每天記載了,只是有境界不解或有問題時才寫,得以減少 老師的負擔。
恩師雖來美,日記卻無斷,獲准修準提,並行而不悖
1985年7、8月寄出的日記, 老師於9月1日一次批示發回,信件是寄自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Alexandria市, 我才知道 恩師已到了美國,於其信函中說:
「…我到華府即將兩月,除已依法完成『東西學院』立案手續外,即將再行籌辦授予學位之研究所及大學部,宗教、佛法當為一部份之中心,若能避免宗教,盡可能力為避免。借土生根,最好以減少他人煩惱,免得自惹麻煩為上策。在美國史上,宗教信仰問題,並非完全如憲法所理想,眾生我見我執情緒,談何容易博大優容。
諸事未妥,不必準備相見,…待住定了後,再說。…」
老師即然已來到美國東部,離紐約還不算太遠,開車約需5小時左右,於是,在1985年11月19日的日記中,曾祈求拜見 恩師,其於12月12日的回復中,未置可否,僅僅說:「待因緣成熟時,也許必可遂願。」
在日記中,同時我也詢問,我可不可以學修「準提法」? 老師答覆說:「可修準提法,並行而不悖。」並請朱文光博士,寄來「準提法本」並《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一書給我。同時囑我先看《顯密圓通成佛心要》,然後再看師傳「準提法」之次第。
朱博士寄來了「準提法本」連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一書,同時,並告知了其新住處的地址。
初見恩師心感激,頂禮卻遭反頂禮
「準提法本」看了,也嘗試去依法修持,有的咒語會唸,有的則不確定。於是,於1986年元月9日,終於獲准去維州首次拜見 恩師。
到達 老師居處後,先見過朱文光博士,並由其一一介紹我與其他幾位老師身邊的前輩們見面。不一會兒,看到 老師從屋內步出,這就是一年多來,從未謀面而時時不斷耐心指引我的 恩師,心中也不知自己應如何行禮,只想到至少應該磕個頭吧!不料,動作一開始, 老師即言道:「不可以!」,同時,也隨著我下拜之勢,反拜了回來,我在地上抬頭一看,大吃一驚,不得了!我那能承受得起 恩師的反拜,趕緊奔上前去,扶起 恩師。後來才知道, 老師的原則是,可以傳授任何法或知識,我們求學者對他尊敬,那是我們自己對師長應該做的,而他自己終生卻絕不以師自居,這不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的典範嗎!
相逢時雖短,獲益卻甚豐
當天相見了約兩小時左右,除了請朱博士及另一位前輩師姐為我示範並解說「準提法」外, 恩師還為我開示如下幾點:
· 學佛不是迷信,不是盲目不問究理的一昧從信,佛法非哲學,亦非科學,學佛人應著手於佛理之探討,以期知行合一。
· 學佛人不可玩弄神通,神通無助於菩提正道。
· 無念無住的境界,不是去拼命追求來的。自性本空,本來就是無念、無住,所謂無念,非無思想而變成遲鈍,而是念來念去,一一觀照著,己心有如明鏡,念來了,照著它,念去了,仍然明徹一片, 老師並以蘇東坡的詩句作喻:「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之念,了無痕,無法追尋,無法捕捉,不必自尋煩惱。
· 學佛不可過於入迷,應從基本作人著手,如果作人都作不好,拼命想學佛,也是罔然。
另外,還針對準提法的疑問,作了些開示,在此不作多述。
相隔數月,再次拜師
數月後,於4月22日,再次拜訪 恩師,我問了些廣泛的佛學問題, 老師表示,這些問題是佛學上的大問題,如果開課來講的話,講幾個月也講不完,他要我目前不要去管太多的佛學問題,由於我們在家人,俗事煩多,所餘閒時,本已寥寥,目前只要一心修證即可。
隨後, 老師說他9點鐘已與一位法師有約,要談經論道,於是,逕自回房去了。 老師入房後,除朱博士與其他幾位前輩外,還有宏忍、圓觀、永會三位法師,繼續為我開示。
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大約是,一般凡夫修行,多沒有一世就修成的,即使修到羅漢或初地菩薩,都還有「隔陰之迷」,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修行人,轉世時都會迷失了,也有可能去了畜生道,沒有足夠的智慧來修行,我們又如何保證自己於未來世中,還會繼續修持呢?
朱博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答覆說:「…我們以一天的時間,比做一世來看,譬如說,你很喜歡騎腳踏車,每天都會去騎它,可能有一天(世),你因為下雨或家中有事,而沒去騎它,但是過了這一天(世),你還是會去騎它。因為我們的慣性已然建立起來(因),是不會忘失的(果)。其實,即使去了畜生道,動物不會造什麼惡業,業報受完了,還是會回到人道的。…」
驚聞惡訊,難以置信
就在我第二次拜訪 老師後,約一個月左右,一日,接到居住在華府附近的一位大學同學之電話,說他看到當地的新聞報導,由於大雨淹沒了橋樑,朱文光博士駕車翻入河中,警方打撈起車子,卻沒發現朱博士本人,一切仍在調查中。數週後,警方在河流某處水底,發現了朱博士的遺體,還呈現出一個打坐的姿勢。
這個惡訊,有如晴天霹靂,我驚愣住了,這位處處照顧我而亦師亦友的前輩學長,竟然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實在難以令人置信與接受的了。
南師離美赴港,音訊聯繫中斷
朱博士走了,我自己也沒有修持,自然不敢再去見 老師。沒有多久,就聽說 南師已離開了美國,轉往香港去定居了。自此就與 老師失去了連繫,再次見到 恩師時,一別就是十多年,緣聚緣散,令人感慨。
老師離美赴港後,我才真正開始研讀一些佛教書籍, 老師曾囑咐過,佛書要看就要看古人的著作,今人的書籍少看,於是我以 南師的書作主軸,配合佛經之原典,逐步看了一些,奠定了些自己的佛學的起碼基礎。
在我的感覺中, 老師並未離開我,從 老師的書中,我更能體會 恩師的慈悲與辛勞,同時, 恩師的身教與言教,隨時都在伴隨著我,我自己也深深地確信,我還會與 恩師會面的。在 老師的一篇講述中,《般若正觀略講》對我印象至深,我認為,若能把《心經》的含義弄清楚了,以後研讀其他的經典,就不容易離開主軸的了。
同時,我在美國每年也會抽空參加了一些,其他道場所舉辦的「禪七」等禪修活動,因此,對於目前佛教界的種種,才略為瞭知了一些。 老師曾經對我說過:「…不擬接觸宗教界及修道學佛者,以免人我是非之紛紜…」,當時我聽了並不太懂,直到我接觸到現今的佛教界後,才能感受到當時 老師這句話,真是有感而發而語意深長的呀!
首愚師父,應邀來美,首傳準提,因緣迴轉
1996年秋,台北「十方禪林」方丈首愚法師,應美國佛教會之邀請,來紐約上州莊嚴寺弘法,師父來傳的法就是 南師的「準提法」。
在七天的「準提法」傳法與共修中,我與師父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向其稟報過去與 南師的一段因緣,並請求他如果方便的話,能否將 老師的地址給我,我也好去謝恩。他的慈悲應允與成全,令我感恩無盡,因此,得讓我再度續上與 恩師的舊緣,自此又開啟了我一生中,更為重要的一段學佛生涯。
前緣再續,時空已異
闊別了十年,第一封寫給 老師的感恩信函,除了正常的問候之外,就像是一份十年來的學佛心得總報告, 老師回信來了:
「松年老弟,許久不見,有照片請寄來,如親面也。請恕年老事忙,不盡一一,…,你的報告大致無誤,…」
時空異處,我不可能也不允許自己,再貪求 老師如以前一般的為我批示修習日記了。不過一年之內,還會有二、三份總體性的學佛報告,討教佛法問題,如果報告中沒有什麼問題的話, 老師當不再回復,如有問題才回答。
英譯準提儀軌,歌頌玄奘羅什
1997年6月初, 首愚師父第三次來美東莊嚴寺,領眾弘法,我有幸參與盛會。其間,一日早上,有一西方少女,亦參與吾等共修,但由於沒有英譯的儀軌,該西方少女於一柱香後,便自行離去,誠為遺撼。
於是我於寄呈 恩師之信函中,呈報此事,並自告奮勇毛遂自薦,願任儀軌之初譯工作, 老師立即復函,批示曰:「可以,但須譯好寄來審核無誤方可。」因此,便拉開了『準提法儀軌』英譯工作之序幕。
短短的一篇儀軌,看起來似乎不難,一旦著手翻譯,卻是問題多多,所幸暑假期間,就讀大三主修英文的小女仍在家中,在英譯用辭與文法上,獲其助力不少。至於一些佛學名相,如「四臂觀音」、「六字大明咒」等等,英語世界裏,應早有標準而固定之譯法,但由於我手中現成的資料太少,往往僅憑猜測而譯,當然不敢確定。於多次反復修正後,終於九月中(一九九七年),完成初稿,匆匆寄呈 南師審核。
數週後,由楊定一師兄電話與我連絡,方知其與徐譽達師兄亦曾草譯了一份英譯儀軌,呈給 老師,而且 老師業已將我之草譯及另外還有兩份儀軌英譯本(曾由一位外籍前輩所譯),交予楊師兄,並囑其綜合整理,修飾文句。楊師兄自小成長於此,英語幾為其母語,比我強得多,由其主導,的確是恰當不過的了。於是我們又展開了第二階段的英譯工作。
老師提供的那位外藉前輩所譯兩份版本,其中一份譯得相當仔細,許多英譯名相之疑惑,多能於此獲得解答,可參考之處頗多,的確助益不少。據輾轉查證,方知該文乃 老師的美籍學生紀雅雲(Pia Giamas)之作,其對吾等翻譯工作,實有參考價值,功不可沒。
其後一兩個月間,楊兄與我幾乎每天都有多次電話討論或互傳資料,楊兄治學慎密,對文意的翻譯,不願有絲毫疏漏之處,深令我敬佩。我與他似乎都是急性之人,一有問題,馬上就要解決處理,否則食寢難安。他非常謙虛,對中文文意有疑之處,經討論解說後,諸多採納末學之議而加以修正。然我自己之中文程度亦不見得高明,不無疑慮之處,當然我們之間,亦有意見相左不下之時。並非為了執著己見,而是為了慎重,為了不會遺害後世,不得已我們最後還是綜合了數項疑點,轉呈 南公上師,煩請其於萬忙中,為吾等開示釋疑。 老師非常慎重此事,立即開示並交由李素美前輩先以電話告之,同時另有正式打字之文件備妥,隨後傳真補上。看到 老師是如此之審慎其事,吾等更是不敢絲毫輕忽怠慢。
英譯中的一些名相,如「三昧定印」、「金剛拳印」等,我們譯為Samadhi Seal 與 Vajra Fist Mudra,係採用英語佛教界通用之梵音字,也非英文原字,一般人是不易看懂的。中文儀軌還有法本與其他開示可以參閱,英譯儀軌則無跡可考。於是我嘗試將幾種手印之圖解,以掃瞄器輸入文中空白處,以便讀者容易瞭解。
1997年11月間,我們已大致完成了一份較為滿意的英譯版本,然後恭呈 南公上師與 首愚師父過目核示,另外再由楊兄分傳諸位相關前輩,徵詢各方意見。其中美藉包卓立先生很熱心而認真地,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參考意見,令吾等感激不盡。
1998年初,我們綜合了各方寶貴之意見,加之最後修飾,終於暫時定稿,再呈 南師與 首愚師父,並備印多份,以供所需。英譯『準提法儀軌』之工作,到此始告一段落。
在此次翻譯過程中,由於楊師兄積極而認真的綜合整理,斟酌修飾,得使此一譯述工作,方能順利完成,不負使命,功德無量。至於我本身條件、資格均不夠,只是扮演一個輔助性的臭皮匠角色而已,何敢絲毫居功!
一篇單頁的中文儀軌之英譯,就讓我們反復參究研討,為時數月,舉棋不定處,還得請示 南公上師。經過了一番文字的歷煉,方才初步完成較為接近滿意的譯本。由此可見,當年鳩摩羅什與玄裝兩位大師的種種譯著,背面卻反映著當時多少心血的付出與智慧的結晶!其不僅完整的保存了佛法大乘之精華,而且成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法益普及後世,受惠者無可計數。春秋大業,可歌可誦。
十餘寒暑後,終又見恩師,一陣棒喝下,打醒夢中人
因緣終於又降臨下來,徵得 老師允准後,約定好於1999年9月15日,去香港再次拜見 恩師,為期三天。
約有十四年沒有見到 老師了,這次見面,的確有些緊張。9月15日第一天晚上,餐後,應 老師之吩咐,當場跟大家作了一個小參報告,我大致綜合了這十幾年的修持經歷與心得,作報告時 老師閉目靜聽,待我說完,他立即睜開眼睛說道:「你現下的情形很重要,我要另找時間單獨與你談一下。」於是,與宏忍法師約好,於次日帶我去中環城裡 老師辦公室,與 老師會面。
不料到訪的第二天,香港就遇到十六年來,最大的颱風,全港停市一天, 老師也沒去上班,因此,原來的約見,只得作罷。於是,整天就呆在 老師會客的公寓,與剛好也來訪師的侯承業博士聊天,由於颱風的影響,當晚來的賓客也很少, 老師於9點鐘就告辭先行回去了,我心中的確有些著急,因為,這一天又失去了與 恩師單獨面談的機會,只剩下明天最後一天了。
恩師慈悲,他老人家回去居處後,於晚間10時左右,特地打電話進來,請宏忍法師立即帶我前往其住處相見。於是我與宏忍法師匆匆上路,其實, 老師住處也在附近,沒幾步路就到了。
老師還沒出來前,我先禮佛,待 老師出來後,基於以前的教訓,我不敢再向其頂禮,,於是兩人相離約四公尺左右,相對而坐,整個過程約兩個小時,開始讓我領受到當今無雙的禪宗教育法, 老師的辭鋒犀利,聲音震撼,反應神速,透人心思,答問之間,一有縫隙,就是一棒,讓我無處遁形,想躲也躲不掉,打得我左不是,右也不是,最後只有坦然承受,一下子就帶領我找到了大門入口,就是那麼直接了當。現在回想自己以往在門外拼命兜圈子,還自以為是的日子,實在感慨萬千。
當時,有幾段對話,記憶猶新:
當時,我曾經問過一個修「定」的問題,老師問道:「你現在有沒有得『定』?」
「沒有!」我答。
「我現在跟你講話,你清不清楚?」老師再問。
「很清楚。」
「你正在胡思亂想嗎?」
「沒有!」
「你現在是昏睡著了嗎?」
「沒有!」
「這不是『定』是什麼?你還要到那裡去找個什麼『定』呀!」老師喝斥的說,就這樣當頭給了我一棒子。
………
老師問了我一個問題,我點了一下頭作為回答。
「你定了還點什麼頭嗎?你自己也說過,『魔來魔斬,佛來佛斬』,老師來就斬老師嘛!你胡松年來就斬你自己胡松年嘛!…」老師說道。
奇怪!我定不定老師都知道,於是,其後的問話,我都如如不動地不再回答了。
老師此時說:「你真能做到視而不見嗎?」我還是如如不動地看著他。
「好了!你現在也可把眼睛閉起來罷!」老師說。
我把眼睛一閉,就進入一陣子渾然忘我的境界。…
………
後來 老師問我:
「你信得過嗎?」
「信得過。」我微聲答道。
「你這句話,像是被法官審案一般,是被逼出來的,不是真心話。」
……然後,老師把話岔開來,講了一些別的話題,未幾, 老師又問我同樣的一句話:
「你信得過嗎?」
「信得過!」這次我大聲而肯定的答道。
「你們看呀!他現在信得過了,連面相都變了,臉上也發光了!不像剛才那副信不過的死相樣。」老師手指著我,要一旁幫助錄音的宏忍法師來看。
……
「…類似這次的經驗,以往在打坐時,亦曾有過。」我說。
「你從出娘胎以來,也從來沒有少過。……有沒有『他力』啊?」老師答著並反問我說。
我想,如果我答「有」可能又會被罵,於是,我搖了一下頭,表示「沒有『他力』」。
結果反而被 老師訓斥:「怎麼沒有『他力』!沒有我的『他力』,你那有剛才這一下子?宏忍師在一旁幫忙錄音,這不都是『他力』嗎?『他力』與『我力』是結合在一起的。」
……
次日,是我此次在香港拜師的最後一天,下午,宏忍法師又帶我去 老師的辦公室見他。
我問道:「昨天, 老師帶我走的那一段路,是那麼的直接,是那麼的了當,而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法門,都是讓人在外面著兜圈子走呢?」
老師答道:「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
最後, 老師又很慈悲的問我說:「你缺不缺錢用啊?」一連問了兩次。我說:「不缺。」 老師大概看我是屬於兩袖清風無什財緣之人,故有此慈悲而關切的一問,可見 老師體諒入微的細膩處。前一天的棒喝,有如嚴父,今天的關懷又成了慈母,怎麼不令我感動落淚呢!
恩師加持,不可思議,返美之後,急書報告
告別了 恩師,對我來說,有幾個不可思議現象出現了。一是,過去打坐,感覺中脈有點通,尤其是心脈輪的部位,往往都是半通未通的情況,這次拜師歸來,在不知不覺中,心窩部位原有的障礙感,已然完全不覺得了,舒暢無比;另一是,回來後的幾個星期內,頭腦清澈得不得了,沒有什麼妄念,念頭中如有任何一粒灰塵或雜物,自己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師的加持力量,真是不可思議。我這才體會到 恩師的無上「他力」。
回來後,立即書寫這次拜師心得一份,寄給 恩師審閱。其重點如下:
一、不昏沈、不散亂、心中明白清楚謂之「定」。而三個要件中,以心中明白清楚尤為重要,即使昏沈來了,心中清楚明白;妄念來了,心中亦清楚明白,不迎不隨。心中能夠明白清楚的那個,始終是清淨不移的。清淨不移,一切即空,自然戒體現前,隨時與之相應著,自然不會做壞事,是「戒」也是「定」,明白清楚就是「慧」,「戒、定、慧」自在其中,何須他求。妄念、無明並不有礙,清淨本體有如燭光,妄念、無明有如光明所附生之黑煙,不去執著它,又有何礙。世上沒有人是除去無明才悟道的。
二、行住坐臥始終不離這一念清淨,應為自己今後修持之方向。念頭起用時,心中清清楚楚,用過則休,還歸於清淨。醒時如此,睡時亦如此,當下清楚明白不離這清淨本體(空性)。即使四大分散痛苦來臨時,仍然保持一念清楚明白,往生淨土當無困難。經典中所謂的「善護念」似乎也是指此一念而已。能保持這一念清淨,就到達了準提法中的「圓滿次地」,也是「生起次地」。觀心法門之始亦是其終,一路下去就對了,也無所謂破無明而見真如之說法。雖然在修證工夫的層次上,仍有很大的差異,但在這清淨本體上,從凡夫到成佛,並無二致,所謂「心、佛、眾生,了無分別」,應指此而言。講穿了似乎就是如此簡單了當。
三、「妙覺果海,信為能入。」信為道源之母,要相信這「不昏沈、不散亂、明白清淨」一路下去,無定而定,定而無定,即為大定,也就到達了準提法的「圓滿次地」,依此便能解脫,就能證果。非得深信不疑方能得救。若有一絲存疑,一切均將枉然。
四、能知妄念起伏的那個本體,始終是清淨不移的,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從來也沒掉過,只因我們的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我凡夫,平時既不知也信不過,所以永遠在外面兜著圈子走。佛法乃智慧的成就,既非知識之成就,亦非工夫之成就,拼命把工夫抓得太緊,或將佛法當學問來研究,終難究竟。若能體會到這清淨之本體(空性),修證工夫才有正確的方向,才能真正的上路,見地也才能有更深一層的體驗,而非僅停留在知識邏輯的了解上了。
研讀「西藏度亡經」,得賜恩師兩天課
2003年間,曾讀到一本解說《中有成就密笈》的書籍,《中有成就密笈》又名《中陰身度救法》或《西藏度亡經》。之後,我寫了一份讀書報告給 南師,數日後,宏忍法師自香港打電話來,轉達 老師的話說:「你對中陰身的這種看法,目前暫且可以,但不夠究竟,將來有機會再說。」
於2004年2月18日,約定赴香港拜訪 恩師,探詢解答。其間, 老師針對這個議題,作了一些開示,內容大致如下:
《西藏度亡經》是當時蓮華生大師對西藏的一批學佛者所講述的,經中描述到,人在中陰身階段,會有種種情況發生,每七日一變,也有各個不同形象的佛菩薩現身在不同的階段裡,有的甚至於顯現惡形惡狀的樣子,對這些西藏人來說,平常所見所聞的佛菩薩形象,都如此經中描述的相同,他們死後在中陰身時,是會有如此經所說的情形發生,因為這是一切唯心的道理。
但反過來說,一個基督徒或一個不信佛的人,生前從來未接觸或看過這些佛菩薩的樣子,死後是否也會現出如此形象?這就是個大問題了!
因此,這部經典,是有其道理,可作參考,但並不是了義的究竟法門。……
在2005年9月20日的學佛報告中,我把上述 老師的開示的錄音整理出來,準備將來也可與同修們分享。不過, 老師立即回音說:「以前幾次來函,所述學佛內容均好。這次來函所述中陰身一題,有很多問題,不可發表。如要搞清楚,須當面詳談。…」
於是,又促成了,2006年2月到上海訪師的因緣。2月14日至15日兩天, 老師為我特別開課,以中陰身為中心,將人的生與死的問題,詳細闡述。兩天的時間並不很多, 老師講得內容卻不少。臨走時, 老師答應,將來會將整理好的錄音文稿,寄一份給我。
等錄音文稿的到來,等了近一年,心中正在納悶,突然接到台北老古書局寄來的書籍,名為《生命的起點與終站》,原來,當初的錄音整理,已然出版成書了,更是令人喜出望外而感恩的了。
率隊齊拜師,眾願得以償,滿載而返歸,皆拜恩師賜
近年來,幾乎每一、二年,我都會去拜師的,每次去我都有提出,帶領美、加的準提同修們,來一齊與 老師結緣之請求,無奈 老師認為沒有適當的場地,可以接待大家,將來待廟港的建設完工了之後,有機會再說。
2006年底,我已從各方訊息中得知,廟港的工程,初步已告一段落,而 老師已經在該處初步嘗試開課講學了。於是我特地去函,再次重提率隊拜師之祈求, 老師慈悲,終於答應我的請求,但以十五人為限。
先把時間定在2007年的9月13日至17日,好讓學員們把休假的時間及機位事宜,及早安排。為了不要造成給 老師的壓力,我們約定在上述日子,一定會到,能見到 老師,當然最好不過,如果 老師有事不能接見,我們也非常樂意來此一遊,無怨無悔。
然後,我們開始編造名冊、收集學員心得報告、預定假期與機票、安排上海至廟港間的來回交通,編列寢室分配、禪堂坐位與每日修持作息表,並隨時連絡太湖大學堂與參與學員之間,學員們分佈於美國東、西、南部數州及加拿大,連繫的確不甚容易,足足讓我們準備了半年之久,以期一切依計順利。
原先, 老師只答應跟大家見一次面,但當我們到達了太湖大學堂時,才知道 老師與學堂已為我們在幾天之內,排滿了課,除了 老師對「準提法」與一般佛法的開示外,我們先後又學習了「準提法」施食、藥師法、九節佛風以及寶瓶氣等等功法。除 老師外,我們也非常感恩於李素美老師、宏忍法師、李傳洪大居士、謝錦揚師兄、官大治師兄、沙彌小姐、以及Mary與其他學堂的工作人員們,沒有他們,我們是不可能有如此豐收的,另外,尤其是馬宏達師兄,我要特別致謝,我們從開始到完畢,都是由他的精心安排與協助的。
9月16日下午, 恩師慈悲,在大熱天裡,給大家正式灌頂,第一輪是甘露灌頂,其次再來一輪智慧灌頂,情景莊嚴殊勝,無可言喻。灌頂前,並與眾合照留念。這是大家的因緣,也是大家的福報。我們無限感恩之餘,更要珍惜所得,莫作等閒視之,努力修持,得以回報。
除去宗教外衣,心中更為坦然
我在年青時,對人生懷著許多存疑,先在基督教裡,沒有找到完整的答案,後來有緣接觸了佛法,終於找到了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並在 恩師的指引下,擺脫了純宗教式的束縛,心中反而更為踏實。佛法、佛教、佛學是相互有關而不同的東西,不應混為一談。
究竟的佛法是「無為法」,是永遠不變而始終存在的真理,其不是依教而生的,佛教是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其目的是助道性的,可以幫助眾生早日證得菩提(究竟佛法),但如果把佛教放在首位,而究竟的佛法次之,豈非本末倒置了嗎?反觀現今的佛教界,把「教」放在「法」之上,依教不依法,拿著雞毛當令箭,不乏其例,實在令人憂心。
我接觸了佛法之後,反而不會鄙視任何其他的宗教,只要它不是害人的邪教,我都非常的尊敬他們,佛菩薩化身億萬,難道只會降臨在佛教界嗎?佛菩薩只度佛教徒嗎?基督教的「博愛」精神,與回教的對生命的愛惜之程度,以及儒家的作人精神等等,與佛家所主張的,又有何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明白的告訴我們:“佛菩薩是,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也就是說,到處都有佛菩薩的化身,當然也包括各個不同的宗教在內,佛菩薩度救眾生,因對象不同,其層次與方便亦各有異,不足為奇。金剛經也說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聖賢在道體的修證上方向是一致的,只是有層次上的差異而已。
期盼恩師春秋業,世世留傳更宏揚
今年(2008)九月,我與朱穗生師兄再次拜訪太湖大學堂時,看到去年才開始動工的兩座大樓,已經近於完工,聽說10月份即將落成啟用,而去年預期中的實驗小學,也已經開始招生上課了,進展的速度的確驚人,而未來的使命,必然更為艱辛浩大,所將面臨的挑戰,也會更多,我們雖堅信有佛菩薩與龍天護法的呵護,也難免令吾等做弟子們的憂心不下。
可歎自己的能力微薄,諸事難以順遂,對 恩師的春秋大業,鮮有助力,實在慚愧,感慨萬千。只有日日祈求佛菩薩,護持正法,代代留傳。
願師春秋業,世世更宏揚。
訂閱:
文章 (Atom)